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風土人情 >

諸子百家孟子思想論文怎麼寫?

諸子百家孟子思想論文怎麼寫?

中國人所尊崇的孔孟之道就是指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精華,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還有一些糟粕在世世代代的影響着中國人的性格養成,孟子作為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對後世有着不可磨滅的影響,那麼,孟子思想是什麼呢?對歷史有哪些影響?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諸子百家孟子思想論文怎麼寫?

  儒家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學。儒家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學派。做為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的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一般來説,特別是先秦時,儒家學派也只是諸子之一,與其它諸子一樣地位本無所謂主從關係。

  孔子儒家思想,又稱儒學,也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宗教而稱之為儒教。儒家思想是一種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為宗師,所以又有稱為孔子學説,對中國以及遠東文明發生過重大影響並持續至今的意識形態。儒家學派之前,古代社會貴族和自由民通過“師”與“儒”接受傳統的六德(智、信、聖、仁、義、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社會化教育。從施教的內容看,中國古代的社會教育完全是基於華夏族在特定生活環境中長期形成的價值觀、習慣、慣例、行為規範和準則等文化要素之上而進行的。儒家學派全盤吸收這些文化要素並上升到系統的理論高度。儒家的學説簡稱儒學,是中國古代自漢代以來的主流意識流派,自漢以來在絕大多數的歷史時期作為中國的官方思想。

  孟子的思想
  對人的問題的研究並不是今人的專利,人權問題是個古老而現代的話題。“雖然由於歷史的侷限性,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還不可能提出明確的‘人權’、‘主權’概念,但在傳統文化浩如煙海的經典着作中,卻處處閃耀着人權價值理念的光彩。”就人類思想的發展歷程來看,古人的思想不像今人的思想那樣分門別類、十分清晰,而是比較概括,給人一種混混的感覺。但是現代人的思想卻又都能從古人那裏找到它們的萌芽。“一位思想家過世後,後人要準確理解和表述他的思想,應該憑靠對其道德理想和固有邏輯的把握。道德理想是思想家關於社會之應有的善和正義的見解,他展示思想家的心靈境界與價值追求,是一切傑出的社會思想的源頭活水。”人權與主權是具有歷史性的,雖然古人沒有明確地提出人權與主權的概念,但是不能否認古人對人權與主權這一問題進行過研究。儒家思想是古人思想的精華,中國古代以儒家為主體的傳統文化中關於人權思想和理念極其豐富,內容浩繁,博大精深,很有必要值得我們去研究。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對儒家思想進行了重大發展,被後人尊為“亞聖”,因此他是其中傑出的代表。本文就從《孟子》一書中探討關於人的問題,人權與主權是當今國際政治中的重大理論問題,本文先從孟子的基本思想入手,孟子的思想涉及方面頗多,本文主要從孟子的性善論思想,仁政、民貴君輕思想,還有平等民主思想這三個方面進行論述。接着本文進入正題,首先,開始寫從孟子思想如何看人權,先談了一下人權的基本概念,然後從孟子思想中關於人的概念與人權的人的概念進行比較,從而得出孟子人權的基本觀點;其次,寫從孟子思想如何看主權,也是先寫了主權的基本概念,然後寫孟子思想中關於主權的精闢論述,得出孟子對主權的基本觀點;再次,寫從孟子思想如何看人權與主權的關係,先寫了人權與主權關係的一些基本觀點,然後分兩方面寫了孟子關於國內人權與主權的關係、國際人權與主權的關係問題,根據孟子思想對人權與主權關係的問題進行了着重論述,從而分析出孟子思想關於人權與主權關係的基本觀點:複雜性、限制性、統一性。

  孟子研究是我國傳統文化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探討孟子救世理念,文章以孟子提出救世理念的條件基礎、孟子救世理念的主要內容及其精神核心、孟子救世理念的歷史啟示為線索,着重分析孟子救世理念的主要內容及其精神核心和孟子提出其救世理念條件基礎,進而闡述孟子救世理念的進步意義與歷史價值。文章認為,由於處身於特定的時代環境中以及特定的思想淵源關係,再加上其個人對人性的獨特認識,孟子才有條件針對時弊,提出了諸如仁政、尚德、非武、安民等救世理念。孟子救世理念作為孟子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曆代治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説,直至今日,仍然有着深遠的影響。在我國傳統文化研究領域中,先秦儒學是一塊重要而且活躍的陣地。孟子思想作為先秦儒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歷來為諸多研究者引以注視,以至古往今來,對孟子的研究,已經到達了相當程度的嘗試與理解。不管是孟子的生平考究、思想探究,還是《孟子》一書的辨偽、註疏、考訂,前人豐碩的研究成果不僅讓人羨慕和欽佩,着實催人奮進。本文主要對孟子救世理念進行一番嘗試性地探討。文章圍繞三個主要內容而展開論述,以孟子提出其救世理念的條件基礎、孟子救世理念的主要內容及其精神核心、孟子救世理念的歷史啟示為線索,着重分析孟子救世理念的主要內容及其精神核心和孟子提出其救世理念條件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通過與社會現實中的實踐活動進行互動,從而説明孟子救世理念超越時代的進步意義以及對當今治政所產生的參考借鑑作用。文章認為,由於孟子處身在特定的時代環境條件下以及他本人特定的思想淵源關係,再加上其個人對人性的獨特認識,孟子才有條件針對時代弊端,提出了諸如仁政、尚德、非武、安民等救世理念。同時,孟子救世理念作為孟子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曆朝歷代的治政有着不可低估的參考作用,可以説,直至今日,仍然有着深遠的影響。全篇文章由五個基本部分建構而成。緒論部分,交代了文章的寫作意圖與基本思路,並對與本論題有關的學術史進行了適當的回顧,最後還對本文使用的文獻資料與研究方法作了簡要的説明。在“前言”部分,我對本文研究的基本立腳點“理念”做了一番交代——我想這是非常必要的。第二部分即文章的第一個章節:孟子救世理念提出的條件基礎。在這一章裏頭,主要是對戰國社會現實狀況、時代特徵等內容進行疏理,着力縷清孟子救世理念形成的思想基礎及其他本人的思想淵源等相關內容。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孟子對人性的認識——表現為性善説,乃為他提出救世理念做了一個關鍵的理論鋪墊,因為正是基於對人性善認識的堅持,才有仁政、尚德、非武、安民等與之相關的理念概説。通過分析,文章認為孟子立足在上述的那些條件基礎之上,才有可能提出比較具有進步意義的救世理念,以希圖匡導人路,匡正人心。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二個章節:孟子救世理念闡述:仁政致以王道。第二章的內容是本文的主要內容之一。我們進行孟子救世理念研究,必然先要清楚孟子救世理念本身所包含的主要內容及其精神核心。在這一章中,我們分別從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不同的視角去分析孟子救世理念,這種先分而後聚的表達方法,進行分層次、分領域地説明,實為一種新的嘗試。文章分析認為:孟子提出了諸如仁政、尚德、非武、安民等救世理念,而且在上述救世理念的基礎上,提倡以仁政和德治為先導,強調“為民”的重要意義。基於此,為文章第四部分分析孟子救世理念的歷史啟示作好了鋪墊。第四部分即文章的第三個章節:孟子救世理念的歷史啟示。在這個章節中,我們認為孟子救世理念具有一種超越時代的進步意義。在第三章第一節裏頭,我們首先把戰國以及秦漢以降的治政措施進行對比,從而説明孟子救世理念之所以超越時代的性質所在;我們先通過戰國時普遍實行的“授田制度”來説明孟子救世理念中的經濟主張其實是被統治者實踐着的,在這個層面上來説明孟子救世理念的進步意義;緊接着,在第三章第二節“孟子救世理念的歷史意義及其當代價值”中,我們進一步把孟子救世理念的正面意義擴展開來,從而闡明孟子救世理念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在當代所起到的積極作用,視為能對我國當今建設和諧社會產生優化的參考與借鑑作用。總之,第三章力圖通過歷朝歷代的治政經驗和大夫學者的評判來理解孟子救世理念的進步意義及其在後世所發揮出來的作用,從而得出孟子救世理念自身具有的歷史價值。必須説明的是,至今,我國政府的部分實踐仍然充滿着對傳統文化(包括孟子思想)的繼承,這在“孟子救世理念的當代價值”中會有所體現。我們通過把思想家所提供的思想主張與現實社會中人們的實踐行為進行對話,以分析某思想家思想導向的積極意義與可行性。最後一個部分即文章的餘論部分:這一部分僅僅是作者把個人的理解稍作一番表述,希翼無傷大雅。在表述的同時,對治政與道德這二者的關係,不成理性地提出了一個看法:道德與政治的分野似乎難免;道德是永恆,政治是短暫。在西方的政治道路中,政治與道德分而治之,林肯曾經説過:“你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時候欺瞞所有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所有人。”這就説明:“作為領袖,不僅要關注個人的道德狀況,也要關注公眾對自己的道德狀況的關注。”道德之於政治是一個永恆的課題。對於這一點,孰優孰劣?時至今日,仍然是“欲説還休,欲説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之所以從探討孟子救世理念前伸到道德與政治的關係討論之餘論,是因為孟子提出的救世理念,大都要求執政者要有所體味,甚至以身作則,不免就與道德層面就掛上了鈎。

  小結:三綱五常、男尊女卑,君權至上這些思想多多少少都是孟子提出來的,當然也所有一些是後世人斷章取義的做法,這些其實或好或壞的在整個君權封建社會裏傳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hk/minsu/fengtu/m4g07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