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風土人情 >

瑤族服飾傳承之道是什麼?

瑤族服飾傳承之道是什麼?

本期中國民俗欄目,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瑤族服飾的傳承。大多數民族的文化,不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消逝,就是被同化,失去原有的特點。而瑤族服飾文化,到如今卻依舊能保持其特色。究竟,瑤族服飾是怎麼傳承的呢?我們一起來瞧瞧吧。

瑤族服飾傳承之道是什麼?

  歷史:民族審美理念千古不變
  廣西賀州市八步區瑤族服飾市級非遺文化傳承人李小蓮,曾以瑤繡新娘子肚兜榮獲首屆廣西工藝美術作品展銅獎。此時的她,戴着重達14公斤的瑤族頭飾,身穿重約15公斤的瑤族傳統衣服,讓人眼前一亮。

李小蓮出生於1956年,從12歲開始就跟着奶奶、媽媽學瑤族刺繡。她説,在瑤族的傳統中,姑娘的嫁衣一定要是自己親自刺繡和製作的。因為白天要幹農活,晚上才有時間在油燈下刺繡,一套嫁衣往往要繡上三四年。

李小蓮身上穿的瑤族傳統服飾,花紋主要是河流山川和花鳥樹木。在瑤族的服飾刺繡中,瑤繡最大的特點就是反面十字繡。一塊黑色的平紋棉布在熟悉瑤繡的瑤胞手上,不用打底稿,只需根據棉布上針孔的紋路,就能進行反面十字繡。

在瑤繡中,有一種花紋是不可少的,那就是“盤王印”,單是繡盤王印就得花上一週的時間。盤王印深具傳統文化內涵,瑤胞相信,繡上盤王印,把盤王印放在胸前可得到盤王的保佑。有的瑤胞除了在中間繡一個大的盤王印,兩邊還會繡6個小的盤王印,同時會在衣領、袖口、衣服前後擺繡上或拉長或縮小的盤王印。

李小蓮身上的瑤族服飾十分鮮豔,以紅、黃、綠、白、黑五色為主,俗稱“五色衣”。頭上所戴的用帕子疊成的帽子,每一層都露出鮮豔的紅色,每一層帕子外還垂吊着用多色珠子串成的紅黃紫三色流蘇,非常漂亮。李小蓮説,瑤族是最愛美的民族,是最喜歡張揚的民族,也是最喜歡鮮豔顏色的民族。

在賀州市生活的瑤族三大支系,不管是過山瑤、平地瑤還是土瑤,其服飾各有特點,而且變化多端。單是帽子,過山瑤就根據帽子的形狀分出西山尖頭、東山尖頭、小尖頭、平頭瑤,平頭瑤中又能分出一個“包帕平頭”。

不管是哪一個支系,千百年來,瑤胞的民族審美觀都沒變,基本都是黑棉布打底,上面用四色彩線刺繡,刺繡花紋中少不了“盤王印”、河流山川和花鳥樹木。

變化:隨時代變遷逐漸“漢化”
  馮昱是廣西賀州市八步區文化館幹部,本土瑤族作家。據他介紹,瑤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蚩尤。苗、瑤族是蚩尤的後代,遠古時期居住在長江、黃河流域一帶,當時叫三苗部落。在瑤族,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女人的地位比男人尊貴。傳説,瑤族的祖先娶的是一位公主,他們豔麗的服飾就是從宮廷流傳出來的。而且,在結婚時,男方要下跪,女方只需屈一下雙膝即可。

如今,走在廣西賀州市八步區,已經很少看到每天戴着十幾公斤重的帽子和身穿十幾公斤重的民族衣服幹活的瑤族同胞。馮昱説,為了方便幹活和工作,除年長的瑤胞已經習慣外,瑤胞平時一般不穿本民族服飾,與當地的漢族同胞一樣穿着打扮,單從服裝上已經分不清他們是哪個民族的。只有在婚禮和重大慶典活動或特別的節日,瑤胞才會穿上自己的民族服飾。

“我們瑤族同胞很容易接受外來事物和新潮的事物。”馮昱説,不管服飾怎麼變遷,瑤族同胞穿衣打扮都保留一個特點:參加婚禮和過年過節要買新衣服,一般不會穿舊衣服去參加活動。

記者拍照結束後,李小蓮換上一身漢族服裝。她説,隨着時代的變遷,他們也開始接受新事物。就拿瑤繡來説,變化最大的就是製作方式,部分瑤繡開始使用機器,主要原因與近幾年來旅遊產業的發展和大型節慶活動的增加有關。不過,就算有時因為趕工採用了機繡,但不管是機繡還是手工繡,瑤族服飾上的圖案是不會變的,而且仍是採用十字繡。

瑤胞做裝飾用的“哈袋”,如今不但變成了手機袋,還裝上了拉鍊,成了一個結合漢瑤特色的旅遊產品。馮昱説,這個新產品也是一個新變化。

傳承:從生產基地走進校園
  李小蓮的丈夫劉德敢,是壯族人,也是賀州市黃石瑤家服飾文化設計部負責人。自從入贅到李小蓮家之後,劉德敢就通過自己的知識和見識,與岳母一家人一起讓瑤族服飾走向了市場化。

由於瑤族傳統服飾光是刺繡就要花三四年的時間,製作一套完整的瑤族服飾,時間就更長。在海外的一些瑤胞由於各種原因,無法自己刺繡和製作本民族的服飾,就把目光投回了中國內地。這個充滿商機的機遇,讓劉德敢抓住了。

標籤: 瑤族 傳承 服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hk/minsu/fengtu/dq7ex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