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起名 >個性網名 >

人名的起源

人名的起源

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過着羣居生活,生活的主要內容是通過自衞來保護自己,或者採集狩獵以維持生命。他們的生活十分原始,還不需要名字來區分彼此。所以老子在 《 道德經 》 中説:“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意思是説,萬事萬物本來沒有名字,後來因為需要才有了名字。特別是對人類社會而言,隨着社會的進步和人口的增加,人際間的交往日漸頻繁,為了把某一羣人與另一羣人區分開來,便出現了某一羣人共有的標誌,亦即我們所説的“姓”;在一羣人中間,為了把彼此區分開來,也出現了只屬於個人的標誌,這種標誌也就是我們所説的“名”。在社會交往中,無論哪一羣人,在自己內部只用“名”便可以區分彼此,若與另一羣人交往,僅僅稱“名”便不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只有把自己所在人羣的標誌“姓”與自己的標誌“名”結合在一起,才能充分表達自己。這種一羣人的標誌和自己標誌的結合,便是人類最早的姓名。關於人類名字的起源,從漢字“名”字本身也可以推知其最初含義。這一漢字由“夕”和“口”兩部分組成,對此,《説文解字》解釋説:“名,自命也,從口、夕。

人名的起源

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意思是説,在早期的社會交往中,人們在白天相遇時可以通過形體、面貌、聲音相互識別,但在晚上卻因為相互看不清楚,無法識別外部特徵,只能通過自報名字來進行區分。因此,“自報家門”便成了每個人不得不做的事情。這種“自報家門”,也就是《説文解字》所説的“以口自名”,人類最早的名字便是這樣產生的。

可見,人名的產生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最本質的作用就是在社會交往中便於彼此區別。不過,人類早期的名字還不如後來那樣固定,人們“以口自名’,時可以用自己身上某些特徵作為名字,讓別人容易識別;或者在一些人識別某一個人時,把這個人的某些特徵作為他的名字或代號。這種做法,與我們後來習慣把某位身材特別高的人稱為“大個子”、把某位走路時喜歡搖擺腰肢的女子稱為“水蛇腰”、“風擺柳”十一分相似。不過,隨着生活環境的變化,人們的特徵也會發生變化。原來在一些人中是“大個子”的人也許在另一些人中只是中等身材,原來走路“水蛇腰”、‘風擺柳”的人在另一些人眼中也許覺得身板太硬。對新的環境中新的一羣人來説,“大個子”、“水蛇腰”、“風擺柳”原來不曾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徵或許會被重新發現,如“大個子”可能會是個頭髮焦黃稀疏的人,因此他的名字或代號可能被這些人稱為“黃毛”、“稀拉”,或“黃毛稀拉”飛“水蛇腰”、“風擺柳”,也有可能會因為眼睛大且有神而被稱為“電眼”。這樣,他們便會在新的環境中擁有新的名字。在這種情況下,擁有一個固定的名字便成為生活的必需,人名從而也從不固定而走向固定,人名於是便得以產生。據研究,我國最早擁有固定名字的人可能是那些傳説中氏族社會的首領,或在部族戰爭中出現的英雄,如伏羲、女蝸、堯、舜、契、棄等。這種説法,大抵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當然,上述所説大約還是文字出現以前的事情,當文字出現以後,原由口頭表達的人名也進化到文字階段

在目前已經發現的一些原始社會的陶器中,上面都刻畫着一兩個符號,據專家考證,這些符號多與早期的人名有關。如果這種解釋可信的話,那麼,這些人名也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到了商代,我國的文字大量出現並趨於定型,在總數上已經達5000 多個,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人名。如在商代的甲骨卜辭中,不僅有“名”這個漢字,而且還有示壬、中丁、外丙、小乙等人名。這些,也都是我國早期見於文字記載的名字中的一些。總之,人名是產生於人類社會早期的一種文化現象,它的起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歷史的過程。最早,它是人們隨意用來區分彼此的稱號,以後又演變為固定身份的標誌,在文字出現以後更被用文字記載下來。從它產生的那天起,就已顯示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此後,隨着名字本身的不斷髮展和完善,名字也越來越成為人類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個人代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hk/qiming/wangming/rn03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