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建築民居 >

列舉一些描寫寒食節的古詩

列舉一些描寫寒食節的古詩

中國傳統節日寒食節,時間在清明節前一兩日。古時人們特別重視這個節日,為什麼?據記載,寒食節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因而有它的意義所在。那麼,古代詩人是如何描述寒食節呢?寒食節有沒有它特殊的習俗呢?隨小編看看下面的文章介紹。

列舉一些描寫寒食節的古詩


  寒食節的古詩:
  一、楊萬里《寒食上冢》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二、屈大均《壬戌清明作》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
  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
  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三、宋之問《途中寒食》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四、張志真《寒食節》
  寒食時節雨紛飛,春風楊柳映翠微。
  家家户户禁煙火,紀念賢臣介之推。

五、張友正《寒食日獻郡守》
  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
  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裏久無煙。

六、孟雲卿《寒食》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七、伍唐珪《寒食日獻郡守》
  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
  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裏久無煙。

八、韓翃《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節的習俗介紹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鈎(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在清明節。但韓國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寒食節是山西民間春季一個重要節日,山西介休綿山被譽為“中國寒食清明文化之鄉”,每年舉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儀式活動。
  山西民間禁火寒食的習俗多為一天,只有少數地方仍然習慣禁火三天。晉南地區民間習慣吃涼粉、涼麪、涼糕等等。晉北地區習慣以炒奇(即將糕面或白麪蒸熟後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塊,曬乾後用土炒黃)作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區這一天全家吃炒麪(即將五穀雜糧炒熟,拌以各類乾果脯,磨成面)。
  寒食節,民俗要蒸寒燕慶祝,用麪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飛燕、鳴禽及走獸、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後着色,插在酸棗樹的針刺上面,裝點室內,也作為禮品送人。

  寒食節相關習俗:
  (1)禁煙冷食
  寒食節古代也叫“禁煙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着,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蘇軾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且將新火試新茶”説的就是寒食之後詩人煮茶的行為。
  (2)拜掃祭祖
  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3)寒食節飲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麪、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説,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4)寒食節插柳
  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據各地史籍記載:“插柳於墳”、“折柳枝標於户”、“插於檐插柳寢灶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於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説。

標籤: 寒食節 古詩 描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hk/minsu/minju/w684g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