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建築民居 >

下元節的意義,起源什麼時候?

下元節的意義,起源什麼時候?

下元節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就是過冬節,在很多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慶祝方式,在客家就會選擇用米果或者是,芋子包來做一頓美食。還有就是會請一些戲班子的,來進行唱戲。那麼關於下元節的意義,你知道多少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下元節的意義,起源什麼時候?

客家人是説:“十月朝,餈粑粄子碌碌燒。”,似一個“金包銀”的餈粑拿在手裏軟乎乎的,但千萬要注意避免燙了口舌。
  起源農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節”。此時,正值農村收穫季節,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糰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又,舊時俗諺雲:“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杆,杆上掛黃旗,旗上寫着“天地水府”、“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消災降福”等字樣;晚上,杆頂掛三盞天燈,做糰子需三官。民國以後,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農曆十月十五,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

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為人解厄。《中華風俗志》也有記載:“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

這一天,道觀做場地,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宋吳自牧《夢粱錄》:”(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又河北《宣化縣新志》:”俗傳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齋者。“此外,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於道教用爐煉丹。

小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都只是知道中元節很少會有人知道下元節。其實下元節和中元節是一樣的,也是非常的傳統的紀念逝去的親人的一個節日,但是現在很少人會知道這個節日,也很少有人過這個節日。

標籤: 下元節 起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hk/minsu/minju/dq39m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