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建築民居 >

陝西八月節有哪些的習俗

陝西八月節有哪些的習俗

八月節就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中國的地大廣緣,在很多的風俗上,也是有很多的差異。那麼陝西的中秋節,具體有哪些的習俗,他們是怎麼過的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傳統節日中看看吧!

陝西八月節有哪些的習俗

陝西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當地的特色習俗,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陝西中秋習俗吧。

拜月
  拜月,也叫做“圓月”。當夜幕降臨,一輪皎潔的明月悄悄地升起來的時候。這時清風徐來,蟲聲唧唧。人們按傳統的風俗習慣,在庭前、院落設立香案,擺上西瓜、甜瓜、棗、梨、蘋果、石榴、葡萄、山楂、板栗等應時瓜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還擺上節日的特製食品——月餅,以及毛豆等熟食品。面對明月,全家人等,焚香禮拜,這就是相傳已久的拜月活動。

中秋拜月,寄託着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嚮往,也寄託着人們對遠在他鄉的親人的祝福和思念。

所以在外工作的人員,要儘可能回家參加圓月活動。如果路途遙遠,不能回家,家裏人會給留下一份“團圓餅”或月餅,作為節日的禮品送給他。

拜完月後,全家人等圍坐在一起,一邊吃着瓜果、月餅,一邊談敍天倫之樂事。介紹生活知識,談論生產經驗,內容十分豐富多采。特別是從外地歸來的家人,談及外地風光、文物、傳説,是多麼生動而有趣的啊!小孩最愛聽傳奇式的故事。拜月活動一直持續到夜闌人靜時分。

中秋月餅
  月餅是中秋節的主要食品和禮品。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吃月餅的風俗,始於唐代,到了宋代興盛起來。《燕京歲時記·月餅》載:“至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宋蘇東坡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可見那時的月餅,已經和現在的月餅,不差上下。

經過千百年的演變和發展,月餅的花色品種不斷翻新增加。有廣式月餅、蘇式月餅、秦式月餅等。

中秋節送月餅的禮儀十分講究,一般是晚輩給長輩送。新結婚的女婿給丈人家送節禮,至少要送四色禮(禮饃、月餅、煙、酒等四樣禮),丈人家招待女婿視家境情況擺宴席,和過紅白喜事一樣的體面。其他親朋的送禮,根據親疏關係、家境情況送禮,但都得有月餅,月餅是中秋節具有特色的禮品。

團圓餅(饃)
  團圓餅(饃),即家庭自制的大圓月餅,用精麥面做制三至五層的大圓餅,每層周圍雕塑着各式各樣的花朵,用鏊鍋烙制而成。此餅看起來十分美觀,象徵着家庭大團圓。拜月時作為向月亮的獻禮,拜月後分而食之。一家有多少人,切成多少塊。合起來是一個大圓餅(團圓);分開時一人一塊,表示大團圓,全家人通力合作的意思。

烙團圓餅,在延安有傳統的習慣,佳節將至,家家户户忙個不停,用芝麻、核桃、花生仁作餡,用鐵鍋或月餅鏊子烙制。

陝西乾縣人民於每年中秋節、烙制“團圓饃”,大似鍋蓋(鐵鍋口徑1尺8寸以上),形圓光邊,號稱“乾縣鍋盔”,是馳名國內的食品。中秋節這天,祭罷月後,按全家人數切成若干塊,每人一塊,在外工作的人員,也給留一塊。

其它風俗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在農村,羣眾還有“烙團圓餅獻月亮”的習俗。晚上月亮剛一升起,一家烙一個大圓餅,內夾糖芝麻,壓有云、月圖案,做上花邊。最大着直徑2尺有餘,連同紅棗、水果一起盛在大盤內,放在院子正中,全家人圍坐一起,老人給小孩講常娥奔月的故事,大人們則話豐收團圓,直至月上中天。祭月完畢,老年人才將餅切塊分給每個人。以慶賀全家的團聚,如有人外出不在,就把那一份留下,表示牢記親人,雖走猶在。

城裏人沒有祭月的習俗,但有八月十五送月餅的習慣。兒女給父母送去月餅,晚上聚在一起,邊吃邊賞月。

小結:在陝西中秋節的時候,賞月、祭月、吃月餅之外,當地還會有泛舟凳崖,在當天吃西瓜的風俗。

標籤: 八月節 習俗 陝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hk/minsu/minju/97dd4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