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建築民居 >

三月三日上巳節是什麼節日

三月三日上巳節是什麼節日

在傳統的中國民俗中,有很多以日期為簡稱的節日,像是“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祭軒轅”“五月五、話端午”……等等。那麼,中國民間所說的三月三日上巳節是什麼節日呢?想要知道的朋友,就一起來瞧瞧吧!

三月三日上巳節是什麼節日

  上巳節簡介: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漢民族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九年級。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又稱女兒節。上巳節和花朝節一樣,正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宋代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漢人文化中漸漸衰微。

另外,三月三上巳節與九月九重陽節相對應,正如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一個在暮春,一個在暮秋,踏青和辭青也隨之進入高潮。

上巳節的由來:
  上巳(sì),是指以干支紀日的歷法中的夏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故又有三巳、元巳之別稱《周禮·春官·女巫》:“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後漢書·禮儀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後漢書·周舉傳》:“六年三月上巳日,(樑)商大會賓客,宴於洛水。”因知在先秦時,這個日子已成為大規模的民俗節日,主要活動是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內容。

魏晉以後,該節日改為三月九年級,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杜甫《麗人行》詩中“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云云,就是對唐代長安曲江風景區內節日盛景的描繪。此節在中國流傳時間甚長,不少地區至今尚有餘韻可尋,當然在節日性質和內容上已發生了不少變化;此外,一般多認為當前南方許多少數民族中盛行的各種以三月九年級為期的節日活動,也與古代的上巳節有淵源關係。為此,對上巳節的起源及其原初涵義的探索,成為民俗學研究的熱門課題。

漢代學者應劭對上巳節的起源和意義作過闡述,大意是:這種活動遠在殷周時就已經形成,政府還專門設定女巫之職進行主持。因為此時正當季節交換,陰氣尚未退盡而陽氣“蠢蠢搖動”,人容易患病,所以應到水邊洗滌一番。所謂“禊”,即“潔”,故“祓禊”就是通過自潔而消彌致病因素的儀式。為什麼要選在巳日呢?應劭解釋說,“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臨(《風俗通義·祀典·禊》)。這種看法為許多學者贊同,如現代學者烏丙安認為該節日的原初意義是“古人春季驅邪祛瘟的衛生保健古俗”

另有一種觀點認為,上巳節起源於蘭湯辟邪的活動,在這項活動中,蘭草被用作靈物。蘭草有香氣襲人的特點,古人在舉行重大祭神儀式前,須先期進行齋戒,其中包括採用當時最好的沐浴方式——蘭湯沐浴,這在楚辭中有生動的描寫。祭神必齋戒,齋戒必沐浴,沐浴用蘭湯,於是蘭湯、蘭草便與神靈有了聯絡。當蘭湯沐浴成為一種辟邪時,這種沐浴活動就必須由專職的女巫進行組織和領導。

三月上巳到河邊洗除邪穢的“祓禊”風俗,從起源上看正與蘭湯辟邪術密切相關。由《詩經·鄭風·溱洧》的描寫可以看到,春秋時期鄭國的祓禊活動最為典型:每到三月上巳日這天,鄭國男女傾城而出,來到溱水、洧水之濱,手執蘭草洗濯身體,祓除不祥。同一時期,其他區也有河濱祓禊的風俗。總之,早期的河濱祓禊禮俗與蘭湯辟邪術屬於同一體系,因其皆以蘭草可闢不祥的觀念為基礎的,區別僅在於蘭湯沐浴是個人行為,多在室內,並可隨時實施,祓禊則是集體活動,必在河濱,並須定時舉行。

早在周朝,每逢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上巳日),人們就要到水邊去祭祀,並用香薰的草藥沐浴。後來人們稱之為禊。《周禮春官》說:“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意思是:女巫職掌每年祓除儀式,為人

們釁浴除災。鄭玄注說:“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到)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這個日子除了宗教作用,還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好處。

小結:
  中國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對於傳統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tw/minsu/minju/lk868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