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民間工藝 >

麻湧國際龍舟節是始於何年

麻湧國際龍舟節是始於何年

麻湧國際龍舟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節日,也是端午節期間的龍舟大賽之一,已經在當地有著悠久歷史,如今已經發展到國際性比賽。那大家知道它最早是源於那年嗎?不知道的同志看看下文了解一下。

麻湧國際龍舟節是始於何年

  百年龍緣淵源深
  龍舟節是麻湧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水鄉片區,河湧密佈、縱橫交錯,因此,龍舟競渡不但歷史悠久,而且早負盛名。明末清初廣東著名學者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八載廣東龍舟:“惟東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鄉鄉有之。”
  端午節賽龍舟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有一種說法是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賽龍舟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麻湧鎮是著名的龍舟之鄉,至今擁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村村有龍舟。各鎮區劃龍船的日期和地點,是歷史上沿襲下來的。五月從七年級起,天天有“景”,天天有龍舟競渡,甚至一天有好幾村有活動,年年“招景”、“扒標”。各地根據潮水漲退,互讓互利,各自定出龍舟景,五月成了龍舟月。大鎮、村每年設標競渡。小村相隔若干年設標。麻湧歷史以來並延續至今有四個“景”:漳澎景,五月初九;南洲景,五月十四;麻湧景,五月十六(麻湧鎮最盛大的龍舟景);鷗湧景,五月十八。此外,還有散景雨和龍舟水兩個奇特的自然現象,即,一般龍舟節當天活動結束後,都會下一場雨,俗稱為“散景雨”。民間又把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前後的較大降水,稱為“龍舟水”。

  激情龍趣傳民俗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開始,麻湧各村的村民就要先後下水把龍舟從河床裡挖出來,一邊進行檢修、塗油等工作,俗稱“起龍船”。龍舟節當天,來參與的龍舟都可以到報到處領取禮品,通常包括餅乾、香菸、鞭炮、茶水隨等,那時成為“犒賞”。但在接受“犒賞”前,龍舟先要完成“三進三出”的儀式:使龍頭正對著犒龍點,此時,龍舟上的鼓手輕緩而有力地鳴鼓向人們示意,跳頭則隨著鼓點雙手作揖致意。然後,龍舟再後退三四米遠離犒龍點。如此反覆三次進退之後,再到犒龍點報到,接受“犒賞”。
  龍舟節當天,一些村會在公共場所(以前一般在集體飯堂)煮飯招待賽船者和觀看者,所煮的飯稱為龍船飯。龍船飯被視為神聖的食物,寓意好意頭,吃過龍船飯寓意人丁興旺。村民相信吃過龍船飯,一年都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當然,龍船飯更是為了慰勞劃龍船的健兒,也是為了方便普通村民吃了龍船飯去看龍舟競渡,為龍船賽加油。同時,也是熱情、好客的麻湧人民為了接待來看龍舟競渡的客人。龍船飯是飯菜合一的,先用大鍋將飯(大米和糯米)煮熟,等飯熟了,將飯倒入另一個鍋裡,然後把煮好的蝦米,魷魚,豬肉等倒入進去,加調味料一起攪拌就可以了。而在麻湧的鷗湧村,現在還保留著在龍舟節這天請客吃飯。不過,跟以上的龍船飯不同,鷗湧的飯是在家裡做的,有一些菜式。鷗湧人特別好客,在龍舟節這天喜歡家裡多一些人來吃,不認識的也可以到家裡來吃,絕不會把不認識的客人趕走。
  歷史上,傳統的觀念使人們在扒龍舟活動中有些禁忌。如:人們不得穿鞋子踏上龍舟;女人不得踏上龍舟,否則很不吉利;當龍舟在橋底下通過的時候,女人也不得踏上橋。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麻湧現今亦有女子劃的“鳳艇”。

  千舸爭流
  麻湧每年龍舟節(農曆五月十六),都會舉辦規模盛大的龍舟競渡等活動,誠邀四方好友、強隊加盟,齊聚江河上敲起鑼鼓、競渡一番,此時,便會吸引萬人圍觀,十分熱鬧。不設標的年份,叫龍舟趁景,友好村均扒龍舟去相慶。除了麻湧各村的龍舟以外,還有不少廣州、番禺、增城等外地受邀或者自發而來趁景的龍舟。
  麻湧本地龍舟一般分為傳統龍和(國際)標準龍。傳統龍,這種龍舟最主要的形制特徵,是船頭尖、腰細、尾較窄,船身修長。此外,劃這種龍舟需要的人員多,一般在六十至八十個隊員之間,而較大的龍舟甚至需要一百多人協力。國際標準龍,是上世紀80年代受香港、澳門等地影響而引進的一種新式龍舟。標準龍一般比傳統龍短小,通常長度只有7至8米,龍頭、龍身、龍尾部門截然分開而龍頭較短小。國際標準龍一般只需要22個隊員。傳統龍舟可按各習慣製作龍頭和龍尾,並備有幡、鑼、鑼架、鼓和鼓架等,另可帶水標二個,預備划槳若干個。

  小結:早在明末清初時候就有學者描述了當時活動情景,一直髮展到現在,影響了千千萬萬當地人民,如今已經是一個萬人活動。想要感受他們節日氣氛,可以在當天共同參與他們的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tw/minsu/gongyi/vqrv6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