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民間工藝 >

分析重陽節其實也就是愛的節日

分析重陽節其實也就是愛的節日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歷史悠久。自李唐起,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沿襲至今。亦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有人說,重陽佳節,其實就是一個“愛的節日”,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欲知詳情,且看下文。

分析重陽節其實也就是愛的節日


  解惑:
  無須父母迎候,做子女的這一天提一盒重陽花糕主動上門,讓愛成為一個連在一起的圓,彼此迴圈,其樂融融。在重陽這一天長輩和晚輩團聚,真的是日月並陽,好事成雙。那麼,重陽節,其實也就是愛的節日。

九九重陽節是一個很老的節日,和我們今天一樣,古人也是數字崇拜,以九為陽,兩九合在一起,謂之日月並陽,重陽節就是這樣得來的。如今,將重陽節賦予了敬老的含義,是很吉利得體的,對老人美好祝福的內涵是極其豐富的。

重陽節,老北京人以前講究要登高的,城北要登天寧寺,城南要登法藏寺,登高的同時,還講究要喝菊花酒、插茱萸、吃花糕。這樣的傳統,一直延續到民國期間。單說這花糕,已經很有些年頭未見了。去年重陽節前,到稻香村買點心,忽然看見了重陽花糕,頗有點兒意外,甚至驚奇,跟闊別重逢一般。上下兩層,裡面夾著棗泥、山楂、核桃仁和果脯,上印“重陽花糕”方章,紅紅的,很喜慶。買回家一嘗,味道很地道,讓人能夠回味當年。

重陽花糕,自明代開始就有,來自皇宮,傳至民間。過去的竹枝詞裡說“中秋才過近重陽,又見花糕各處忙”,對應的是老百姓心底裡“層層登高,步步高昇”的吉祥願景,既是對老人,也是對所有人的一種祝願。我們民族飲食的博大精深,講究把萬般不同的心願,和時序擰結一起的悠久民俗傳統,隨季節變化而花樣翻新,不像西方一年四季點心都是一樣的蛋糕和麵包。

在老北京,重陽花糕有兩種,一種是如今稻香村裡賣的那種,只不過,除了雙層,還有三層或更多層的。按《京都風俗志》裡說,糕上面還應該印有雙羊圖案,是“重陽”的一種諧音化的印記,而不僅僅是扣上一枚“重陽花糕”的方章。另一種,則是用黃米和江米蒸成上下兩層,中間裹以棗慄等果仁,叫做上金下銀,圖個金銀滿堂的吉利。

當然,前者價錢貴,後者便宜。有人說重陽花糕和北京雜拌一樣,也分糙細兩種。後者在登高的寺廟前和山道兩側熱賣,攤子旁要插著各色旗子,讓人一目瞭然,知道是賣花糕的,人稱“花糕旗”。登高的人們奔著“花糕旗”去買花糕,就像過去春節逛廠甸必買一串大長葫蘆回家一樣,或者如現在情人節裡必買一枝玫瑰捧在手裡一樣,成為重陽節熱鬧而醒目的一景。清竹枝詞裡說:“今日登高遇佳節,去尋市上賣糕人”,說的就是這一景。

今日,我們強調重陽節是敬老節,特別講究的是晚輩對長輩的孝敬。在老北京,這一天,特別彰顯的是長輩對下一代尤其是女兒的關愛。明《帝京景物略》一書就記載著重陽節也是“女兒節”的來歷。這一天,父母必定要在家裡迎接出閣的女兒回家,回家後有一個必不可少的節目,就是吃花糕。如果這一天沒有迎來出閣的女兒回家吃這一口花糕,“母則垢,女則怨詫,小妹則泣望其姊姨。”民俗的傳統,有時候就是這樣的有意思,表面看起來是飲食男女、兒女情長,積澱下來的卻是民族文化流淌的血脈。

如今,“女兒節”的傳統,早就沒有了。但是,吃花糕的傳統,畢竟又續上了香火。其實,父母和子女圍坐一起吃點兒花糕,重陽節便既是“敬老節”,也是“女兒節”。無須父母迎候,做子女的這一天提一盒重陽花糕主動上門,讓愛成為一個連在一起的圓,彼此迴圈,其樂融融。在重陽這一天長輩和晚輩團聚,真的是日月並陽,好事成雙。那麼,重陽節,其實也就是愛的節日。

如果有聰明的店家,在重陽花糕上做點兒文章,進一步開掘傳統,把如今的雙層再“層層登高,步步高昇”,將以前曾經有過的三層乃至更多層的花糕推出,中間夾著的棗慄果仁再豐富多彩一些,如壽桃一樣,中間做一個多層大的花糕,四周圍一圈小花糕,讓孩子買回家孝敬老人,一定會大受歡迎。那大花糕就是老人,而一圈小花糕就是他們的孩子們呀。

標籤: 重陽節 節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tw/minsu/gongyi/qrjj7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