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風土人情 >

圖解九九消寒圖是什麼

圖解九九消寒圖是什麼

漢族歲時風俗——九九消寒圖,每當冬至降臨,漢族民間就有貼九九消寒圖的習俗,其寓意是“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那麼,具體又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小編就帶你一起去了解。



九九消寒圖分類
九九消寒圖”有三種圖式,分別為文字、圓圈、梅花三種。各傢俱體採用什麼形式,往往根據主人的愛好和文化素質而定。民間還留有九九消寒圖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明劉侗《帝京景物略·春場》:“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徐珂《清稗類鈔·時令類》:“宣宗御製詞,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二句,句各九言,言各九畫,其後雙鉤之,裝潢成幅,曰九九消寒圖,題‘管城春色’四字於其端。南書房翰林日以‘陰晴風雪’注之,自冬至始,日填一畫,凡八十一日而畢事。”按,舊俗以冬至為入九,九九足,則春風送暖,寒意全消,故有“九九消寒”之諺。

消寒圖的形式很多,下面是傳統的幾種經典設計
1、最簡單的一種是:畫縱橫九欄格子,每格中間再畫一個圓,稱作畫銅錢,共有八十一錢,每天塗一錢,塗法是“上陰下晴、左風右雨雪當中”,民間歌謠謂:“上陰下晴雪當中,左風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點盡,春回大地草青青。”



2、還有一種比較有文化味道:選擇九個9畫的字聯成一句,放在格中,也是日塗一筆。一般選用的九畫字聯句有“庭(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徐珂《清稗類鈔。時令類》載:”宣宗御製詞,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一句,各句九言,言各九畫,其後雙鉤之,裝潢成幅,日九九消寒圖……自冬至始,日填一劃,凡八十一日而畢事。”



3、除以上的兩種以外,更有一種“雅圖”,是畫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計八十一,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後,則九九盡,春天臨。《帝京景物略》雲:“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



4、更有韻致的是,婦女曉妝染梅。明人楊允浮《灤京雜詠一百首》詠及此俗,其自注雲:“冬至後,貼梅花一枝於窗間,佳人曉妝,日以胭脂日圖一圈,八十一圈既足,變作杏花,即暖回矣。”這種設計,可謂獨出機杼,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節的變換又與佳人曉妝的胭脂聯絡,真讓人叫絕。無怪乎楊氏詩以詠之: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初回。梅花點遍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有的消寒圖還有其他“附件”,一是聯語,即在圖旁標出有關的聯句;諸如“試看圖中梅黑黑。自然門外草青青”;有的是在圖上印出九九消寒歌以附之;此外還有繪圖、印俏皮話的,比如畫“老虎拉碾子”,印歇後語“老虎拉碾子——不聽那一套”。



九九消寒圖來歷
從冬至那天起就算進“九”了,冬至民間有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楊允孚《灤京雜詠》卷下:“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徧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消寒圖是記載進九以後天氣陰晴的“日曆”,人們寄望於它,來預卜來年豐欠,是一種很有傳統特色的、好看的日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個單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圖”。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關於“數九”的習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公元550年南北朝時期樑朝宗懍所著《荊楚歲時記》,到現在已有1445年的歷史,“九九歌”的產生和流傳由來已久。到了明代,又在士紳階層產生與發展起:“畫九”、“寫九”的習俗,使數九所反映的暖長寒消的情況形象化,不僅是一項科學記錄天氣變化的時間活動,也是一項有趣的“熬冬”智慧遊戲。不管是畫的還是寫的,統稱作“九九消寒圖”。

畫九就是從冬至這天氣,畫一枝素梅,枝上畫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個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數九天”的八十一天,每朵花代表一個“九”,每瓣代表一天,每過一天就用顏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就過了一個“九”,九朵染完,就出了“九”,九盡春深,也有不用顏色染而直接在花瓣上用文字和符號註明陰晴雨雪的。寫九,是清代開始出現的,首先是在宮廷內實行。就是選每字九畫的九個字,沒劃代表一天,每字代表一個九,九個字代表九九八十天。用雙鉤空心字型畫到一張紙上,每過一天,用色筆填實一畫,然後用筆蘸白色在這一畫上填寫當日陰晴雨雪。填完一個字就過了一個九,填完九個字,也九數完了九。如常用的九個字是“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風”字的繁體),連成一句話,還能表現出人們熬冬盼春的急切心情呢。

還有認為了手續簡便,先在一張紙上畫九個大方格代表九九,再把每個方格分成九個小方格,共八十一個小格,每個小方格代表一天。從冬至日起,每過一天,便在一個小方格里用色彩、符號或文字註明天氣的陰晴雨雪和起問,每填滿九個小格,就過了一個九,填完八十一個小格就出九了。

圖解九九消寒圖是什麼
標籤: 消寒圖 九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tw/minsu/fengtu/xvj71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