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風土人情 >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冬至的美好寓意和象徵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冬至的美好寓意和象徵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我們中國傳統的文化中有一項文化是一直沿襲至今的,那就是節氣文化,每一年中都會有24個節氣,當這24個節氣都度過之後,就說明這一年就要完結了,在冬天有一個非常有儀式感的節氣,那就是冬至。冬至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呢?冬至的美好寓意和象徵又是什麼呢?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冬至的美好寓意和象徵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二十四節氣”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北斗七星迴圈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廿四節氣有著密切關係。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然而多數人並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來自於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這在當時有著政治意義的舉動,卻成了影響後世幾千年的節日之一。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手直射南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與北方人不同,南方人更鐘情於湯圓。有句俗語:“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說的就是南方人每逢冬至,會用糯米粉搓成麵糰,包上各種餡料,揉成一顆顆白白胖胖的湯圓。一口甜糯下肚,再配上隨鍋煮的甜湯,比山珍海味還美。

冬至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比如北方水餃、潮汕湯圓、東南麻餈、台州擂圓、合肥南瓜餅、寧波番薯湯果、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蘇州釀酒等。冬至在文獻上記載,人們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就開始過冬至了。據記載,周秦時代是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也就是說,人們是在這一天過新年的。

冬至的寓意
  人們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臺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冬至的象徵

冬至往往象徵著團圓。除此之外,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氣,當它到來的時候就說明以後日子裡外界的白晝會越來越漫長,黑夜會越來越短暫,氣溫也會逐漸下降,漸漸進入嚴冬的時候。

在這冬至即將到來之際,希望大家都可以與自己的家人團圓,一起分享自己城市的地方美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tw/minsu/fengtu/xdeq4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