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風土人情 >

蒙古族的祭火節的活動,祭火習俗有哪些?

蒙古族的祭火節的活動,祭火習俗有哪些?

中國的歷史很悠久,在古代時候,很多地方信仰鬼、神,大家相信鬼和神的存在,比如雨神和火神。很久沒下雨了,大家就會擺臺祈福雨神,請求降水。相信鬼、神其實是封建的表現,現在科學思想已經被大多數人接受,大家也不再那麼封建了,但是一些古老祭祀習俗還是被保留了下來。比如蒙古族的祭火習俗。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傳統習俗吧。

蒙古族的祭火節的活動,祭火習俗有哪些?

  蒙古族的祭火古已有之,但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無從考證。第一次考察了蒙古薩滿教的學者班扎羅夫認為,祭火是突厥人傳給蒙古民族的。對著火占卜是突厥人的一個古老習俗。根據火的顏色來預示戰爭、疾病或死亡。在蒙古族的民間傳說中,認為火是由天神霍爾穆達騰格里點燃的,在成吉思汗時代,又認為火是天神在成吉思汗家族的聖山不兒罕哈勒敦山上打火鐮而點燃的。如此聖潔的火不但不能熄滅,還要與蒙古族最高的主宰者——天神騰格里一樣的尊敬。因此有了大大小小祭火。

傳統蒙古族祭火習俗:
  祭火習俗傳承到了今天,民間有一種說法是,臘月二十三日是送火神上天的日子,火神在這一家住了一年的時間了,要上天去彙報關於這一家人好壞善惡的情況,因為草原牧人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火,因此火能看到人的全部行為。牧民們認為火是上天的使者,火神所說的話關係著來年的豐收、運氣、財富等。

農曆臘月二十三,早上起來先把院落打掃的乾乾淨淨,廚具都擦洗乾淨。下午,先準備好羊胸脯肉(煮熟的),蒸的大棗米飯、黃油、奶豆腐、白酒、蒙古果子,當太陽落山之時在火撐子(平時用來做飯、燒水的四腳鐵架)前擺放一張小桌,桌子中間放一盤羊胸脯肉,酒盅內倒滿白酒,桌子四角放四碗大棗米飯,米飯中間插入羊毛卷成的小棍(羊毛纏繞小木棍,並在羊毛上倒入黃油,點燃),此外桌上還放有成塊黃油、羊肥肉、奶豆腐,並在火撐子上的四個角掛上羊肥肉,撐子內點燃火,點火用柳樹或楊樹的木頭。準備工作完成。

當門外一聲爆竹響,祭火即告開始。

第一步:主祭人(家中年長的老人,一般為男性)手拿一塊羊胸膊肉,並纏繞白色公羊毛,散向火中。

第二步:在大勺內倒黃油和酒,散向火中。

第三步:五色彩條散向火中(五色是紅綠黃白藍,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第四步:取出米飯中燃燒的棉花棍,依次散向火中。

第五步:向火中散白酒,扔奶豆腐。

第六步:在主祭人的帶領下,全家人向火跪拜磕頭。

第七步:主祭人念讀祭火辭。唸完後,主祭人和家中其他長輩再次跪拜磕頭。

最後,牧民家主人來到屋外,向空中拋散米飯和酒以祭拜故去的先人。由北向南順時針拋灑。前後過程大約半小時,結束後,全家人共同享用剩下的酒肉和飯。老人坐在正位,晚輩們依次敬酒,老人們接過酒說著祝福和勉勵的話。不同地區的蒙古族祭火儀式略有差異,主要目的是祈福平安,表達對火及大自然的崇敬和尊重,每年的這一天懷著虔誠的心送火神上天,期盼來年火神降福於家人。因此,從古至今圍繞火都有一系列的禁忌。在拔都時代,“拿小刀插入火中,或甚至拿小刀以任何方式去接觸火……這些都認為是罪惡,因為他們相信,如果做了這些事,火就會被砍頭。”在古代,違反這樣的禁忌,要受到薩滿嚴厲的處罰。即使是在現在,蒙古人也有這樣的習俗:禁向火中扔不潔的東西,禁往火中吐痰,禁往火中澆水,禁在火上烤腳,倒爐灰時禁和垃圾混在一起,不能用銳器刺火等等。

小結:每個人應該有信仰,不一定非要信鬼、神或者信佛信基督,心中要有自己的信念和嚮往,這樣的生活才會更有意思,也更有期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tw/minsu/fengtu/w6y6k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