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風土人情 >

神話傳說故事會 怒族傳說故事

神話傳說故事會 怒族傳說故事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服飾,都有自己民族的代表物,都有自己的信仰,都有自己的獨特美食、文化,當然了還有自己的傳說故事,那麼少數民族怒族的傳說故事又是什麼呢?它們是否也想我們平時所聽過的故事一樣還是有什麼特別的呢?

神話傳說故事會 怒族傳說故事

  怒族傳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怒族寨子裡有一位上年紀而又一直沒有嫁人的婦女,寨子裡流言蜚語很多,一直受到眾人的歧視。在一個冬季的上午,她和往常一樣揹著籃子,理著麻絲趕著去背柴。在途經一棵大桃樹時,她突然發現桃樹上僅結有一顆又大又鮮紅的桃子,她不假思索地摘下自已吃了。從那起,這位婦女總覺得肚子有些撐,且一天比一天往外凸。這一來,寨子裡議論紛紛,說她的更多更難聽了,她沒辦法。不久後的一天,她肚子突然感到一陣劇痛後,生下了一個又白又胖的男嬰。這男嬰出世就會喊“媽媽”,三天後就會吃一個雞蛋,四歲就能幫媽媽砍柴、種地,十二、三歲就長成大人,僅他一人用手拔一天能拔一畝草木,燒地種莊稼就他一個人都能養活一個寨子,母子倆很快成了寨子裡的人眼紅的物件。

可誰也沒料到這位做活超常的人更能吃,他一餐能吃一斗糧,害得最後他種的還不夠他一人吃,甚至把他母親種的也被他吃光,母親還靠要寨子裡的糧養他。這回村子裡又因他吃得開始討厭他,都用怒語說他是“阿洪”,意思是一餐能吃一斗糧的人。從此,他就得了這個帶有歧視含義的外號,久而久之這也就成了他的名字。阿洪自己以為有愧於養育自已的母親,對不住寨子裡的親朋好友,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還是面對現實選擇離開母親相自已多年生活的故鄉到深山老林靠狩獵為生。雖孤身一人置身森林,但採野果、獵野肉是他的強項,維持生活不再是愁事。阿洪畢竟是自已親生的,阿洪媽媽想阿洪到了要發瘋,時隔一年後,她按照熟悉的腳印踏上了尋兒之路。她找啊找,功夫不負有心人,找兒子有點眉目了。有一天她終於碰到了兒子燒食物的地方,見到了兒子吃剩下的肉,而自己幼稚的認為是兒子知道她會去找他才為她留下的,後來找到兒子阿洪後才知道,那些鳥腿肉團是阿洪從自已牙縫裡扣出來的,並非是吃剩下,更不是有意留給自己的。

母子相見,泣不成聲,誰都忘記問起過來這段的情況。母親找到兒子,心裡極其高興並想帶兒子返回寨子,可心裡仍掛起母親和思戀故鄉的阿洪,以習慣林間生活為由給母親撒謊,慈仁的母親信以為真就返回寨子,並把兒子在深山老林裡生活的情況告訴了鄉親們,寨子裡的人聽了還羨慕阿洪的生活。離開寨子多年,阿洪再也不見母親上山找他,他更想家了,連做夢都時常在母親身邊。說也巧,正當他思念親人心切時,寨子裡因受外人侵擾無力抗擊而派人來找阿洪求助。阿洪聽了寨子裡的鄉親受他人欺辱相當氣憤,就及時返回寨子,並率隊準備抗擊用糧,三天後他就背上戰備糧直奔敵巢。入侵者聽到對方只是阿洪一人也就沒做多少防備,因而被阿洪打得直求饒。阿洪認為求饒的一定知道自己的不對就不再懲處他們。對頑抗到底的進行猛烈地追擊。經過數日的激戰,把外敵追擊到山背後的寨子裡,並把他們的包穀架連帶包穀一起扛回怒江。這樣,激起了外侵者的憤恨,再次招集能動的男人來搶糧食。阿洪在山頂上歇息時,看到手持各種兵器的侵敵朝他挑釁。對阿洪而言收拾他們不是件難事,只是他不願意讓更多的人流血犧牲。因此,他就拔了幾棵數十丈長、重幾萬斤的冷杉堵截他們追趕的路,還故意地踩在堵截用的冷杉樹上解了一大堆糞便,來敵看到這一情形認為阿洪是帶領一大夥比他們強的隊伍迸寨的,再追他們等於送死而停止了追趕。

從此,怒族地方再也沒有人來侵擾,過上了安寧的日子,阿洪依仗著自己高大魁梧的身材,不僅一餐能吃一斗糧,常是日行萬里,走遊四方。在他戰勝外敵凱旋途經怒江時,兩隻腳一隻踩在江東、另一隻踩在江西,手抓著小娃娃邊跑邊說著“咿、咿”,把小娃娃時兒往江水裡泡,時兒往上提起,逗小娃娃玩,爬到濤標(現託坪一半山腰直趁在巖洞旁休息時在巖壁上記錄下一些事件,即現在的吳符巖畫。當地人喊他為阿洪陸戶,也就是阿洪巖洞之意)。再爬到託坪上方敖過坡上,路上有一隻甲殼蟲老看著不順眼,阿洪就一腳踩死了這隻甲殼蟲,誰知甲殼蟲角刺人腳板內化濃致死於鬧倮(今色德自然村),並葬於今色德自然村西坡敖過處。

小結:雖然少了一些神話色彩,但是這種民族的傳說故事包含著這個民族的精神,通過故事我們可以瞭解這個民族性格的根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tw/minsu/fengtu/p4p41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