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風土人情 >

毛南族人口有多少?

毛南族人口有多少?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是中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五十六個民族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你對少數民族瞭解多少呢?你知道有一個叫做毛南族的少數民族嗎?這是一個存在已久的古老民族,有著自己民族語言,毛南族使用的語言為毛南語。你還知道他們有多少人口嗎?帶著你的好奇,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毛南族人口有多少?


  毛南族人口:
  毛南人大部分居住在以茅難山為中心的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環江縣)上南、中南、下南鄉一帶,下團六圩是他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另有少部分人分散居住在南丹、都安等縣,人口10.7萬,毛南族在貴州有4萬多人。

語言:
  毛南族使用毛南語,一般認為屬於漢藏語系侗臺語族侗水語支。傳統上毛南族沒有文字書寫系統,而是用漢字音義拼記或以漢字為基礎創造新字來記錄毛南語的民歌和宗教誦本等,這些“土俗字”只有師公和少數學者認識。2010年後出現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毛南文字拼音方案。現流傳於部分毛南族知識分子中。文字詳情見“毛南網”。句法特點粗略來說屬SVO型別(即主語+動詞+賓語),如Maenz(他/她)bai(去)her(集市)“他/她去趕集/趕墟”;中心語位於修飾語之前,如mus(豬)naem(黑)“黑色的豬”。

現代政治經濟詞彙多為西南官話藉詞,而老的漢語藉詞多為平話藉詞。語音方面,一般認為有8個聲調(實際只有6個能區別意義的調值);毛南語的聲母系統(80多個聲母)比漢語(約20個聲母)、壯語(約30個聲母)等要複雜。毛南人多通壯語及漢語,受過學校教育者通漢文。毛南地區國小、中學採用漢語課本,用漢語普通話講授,但國小老師討論教案多使用毛南語。毛南族聚居的中心區--下南鄉政府日常語言通常是毛南語。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政府官方語言是漢語西南官話。毛南族的另外一個分支(約佔人口1/3)聚居於貴州南部的平塘、獨山等縣,通用“揚黃話”,所以也叫“揚黃人”

宗教信仰:
  毛南族信仰多神多教。明末之前,以信奉原始宗教為主。清初,正一派道教傳入毛南族聚居區,開始幾種宗教同時流行。以後,道教在同毛南族文化,尤其是原始宗教、文化及其他民間信仰的合流中,佔據了主要地位,形成以敬神跳神(還願)為主的所謂“武教”,以打齋送終為主的所謂“文教”。第三種是專司驅鬼招神的巫師,稱為“匠暮”,其餘是降神法童、風水先生、鬼谷先生(兼占卜等)。前三種,他們各有一套經書,如師公有唱本誦詞(巫語);道士有《開路歌》、《輓歌》及佛經;巫師有巫語集。師公的誦詞多為長短句,歌詞有三、四、五、六、七字句,極少數不等的長短句。道士的唱詞有五言句並七言句,經書的句式則長短不一。這些唱詞、經書和巫語有相當一部分屬韻文,講究格律,同毛南族的民歌民謠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它們的形式、唱曲為群眾喜聞樂聽。其書寫文字,大部分用漢字直書,一部分用假借字。誦唱時,師公與巫師多用廣西宜州市德勝鄉漢語方言,兼用毛南語和壯語;道士用廣西柳州普通話,唱詞用毛南話。近百萬字的唱詞、經文及巫語,不只含有大量的宗教資料,傳統的韻文與散文作品,而且儲存了許多民俗、歷史並語言文字方面的材料,文化內涵十分豐富。

1941年,宗教開始在一些鄉村建立教堂或傳教點,至今先後有200餘名教徒,活動不甚正常。另外有極少數人於陰曆每月的七年級、十五日焚香跪拜觀音菩薩

社會經濟:
  毛南族人民一直生活在重巒疊嶂間,耕地狹小。但他們勤勞、勇敢,充滿智慧,人們惜土如金,有“土能生黃金,寸土也要耕”的俗諺。在毛南族地區,層層梯田,波光粼粼,漣漪無邊,宛似飄帶,無比壯觀。毛南族人民很早就從事農業生產,較早地使用了鐵器。但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鐵製工具仍較簡陋,農田翻土主要使用腳踏犁,收割稻穀一般使用禾剪,效率都很低。土地佔有已相當集中。據土地改革時的統計,在環江縣玉環鄉,只佔人口總數3.8%的地主、富農,卻佔有耕地總面積的36.1%,而占人口總數53.4%的貧僱農,僅佔有耕地面積的18.7%。毛南族地區地主多自己經營土地,剝削僱工,以僱短工較多;所僱長工,具有嚴格的人身依附關係。同時還存在高利貸剝削,地租率一般為60~70%,高利貸的年利率高達100%,剝削極為殘酷。為了彌補生活的不足,毛南族人民還兼營各種副業。他們飼養的菜牛,曾遠銷上海、香港等地,頗有聲譽。

解放後,1952年實行了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毛南族人民的政治地位發生了根本變化,能夠和其他民族一樣平等地參政議政。在黨和政府的支援和幫助下,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都發生了飛躍,普遍實施科學種田,精耕細作,畝產水稻由過去的250公斤提高到畝產500公斤。“毛南菜牛”由於採用科學飼養方法,產量大增,出欄率上升,經濟效益大大提高。毛南族地區被稱為“牛糧之鄉”,飲譽四海。隨著改革開放的擴大,毛南族山鄉的發展前景喜人。

文化藝術:
  毛南族婦女的衣服還配有銀飾和頂卡花。年輕姑娘們還繫上一小塊長方形的圍腰,繡著美麗的花紋圖案。她們愛穿繡鞋,有“雙橋”、“貓鼻”、“雲頭”等樣式。其中,“雙橋”鞋用紅、綠兩種顏色在鞋面上鑲成兩條花邊;“貓鼻”鞋用五色花帶,在鞋面繡著雲藕圖案,文靜大方。這些精緻的繡花鞋,通常是赴喜宴和走親戚時才穿,平時在家穿黑色布鞋,走遠路、趕圩則多數穿草鞋。此外,還有銀手鐲、銀項圈、銀麒麟、銀簪、“五子登科”等銀器飾物。

男性穿著的衣服有五顆晶亮的銅釦,毛南語稱“骨娥妮”。領釦一顆,右襟三顆,肚臍位置一顆,下面開襟。縫在右衣襟裡不外露。盛裝時,頭纏黑頭巾,長約八尺。從左至右有規律地纏在頭上,頭巾一端有布須,露出頭頂,走起路來,布須抖動,像小羊角,故稱羊角巾,毛南話叫“掛爪”;腰纏八尺長的黑色腰帶,腰帶的兩頭有用紅、綠、黃、藍、白絨線鑲成鋸齒形的布須;下身穿寬筒褲子,腳穿白底黑麵的布鞋。

毛南族男女很少穿黃色和白色,只有孝服用白布縫製,忌穿白色衣服串門。服孝男女穿白衣要進別人家時,要把白衣、白巾脫於門外才能進屋,否則主家認為兆頭不好。毛南族群眾對自己穿的衣服(特別是貼身衣)很珍視,稱為“本身”,漢意是“靈魂”,因此自己穿的衣服不亂丟,怕被別人拿去“靈魂”,帶來病災。

標籤: 毛南族 人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tw/minsu/fengtu/m9201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