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風土人情 >

解讀歷史:古羅馬失蹤之謎

解讀歷史:古羅馬失蹤之謎

人類歷史本身就是由一個個謎團組成的,千百年來,這些未解之謎,吸引著好奇的人們去一一破解,儘管就眼目前的科學技術還無法得出最終的答案,但是隱藏在其中的變幻莫測的力量,還是令人著迷。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古羅馬失蹤之謎,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解讀歷史:古羅馬失蹤之謎

羅馬軍團的命名是件複雜而又有趣的事,它們的序列由其建立的先後順序決定。在羅馬的歷史上,羅馬軍團的序列數字從第一到三十,其中二十五、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四個數字從沒有使用過。羅馬軍團的綽號也很有特色,其中很多來源於該軍團曾經獲得過榮譽的行省(例如第五“馬其頓”軍團),當然也有以指揮過軍團的著名將領的名字命名的。比較早期的帶綽號的軍團有穆基那戰役中從屬屋大維一方的第四“馬爾斯”軍團(見阿庇安《內戰史》第四卷第一百十五章),還有就是凱撒的那支“雀翎軍”:第五“雲雀”(Alaudae)軍團。軍團的名稱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一段時間後原有的稱號就有可能被新的所取代。

在軍團稱號中常會出現一些專有詞彙,這些詞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這個軍團的歷史。比如Gemina這個拉丁詞彙的含義“雙”,如果一個軍團的的稱號中出現了這個詞就是說此軍團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前軍團整編而成的。Augusta的意思是莊嚴、偉大,這同樣是屋大維成為皇帝後的稱號,因此獲得這一稱號的軍團是無比光榮的。Pia Fidelis則是忠誠的意思,它往往作為榮譽稱號被賜與那些在兵變和叛亂中保持對皇帝忠誠的軍團。Victrix毫無疑問是勝利的意思,這是所有軍團在每次重大戰役勝利後都能獲得的榮譽。

在共和時代擁有正式名稱的軍團只有四個,即第一到第四軍團,它們並非是常備軍而是每逢戰事由元老院徵發羅馬公民組成,戰事一但平息就將被解散。隨著羅馬版圖的日益增大,原有的軍事體制無法滿足擴張的需要,馬略的軍事改革尤其是蘇拉獨裁後,軍團逐漸成為有力將領的私人部隊,羅馬的各路大小軍閥憑藉這手中的軍團互相殘殺爭奪對羅馬的支配權。在整個公元前一世紀,由於內戰頻繁導致軍隊數量激增。在後三頭時期,三巨頭手中的軍團就達到了四十三個。公元前43年的腓力皮會戰中,安東尼、屋大維一方和布魯圖斯、卡西烏斯一方各有軍團19個。

戰後軍團數量曾一度被削減為28個,然而由於馬可。安東尼與屋大維的迅速對立,羅馬軍團的規模再次急劇膨脹,雙方各自擁有空前絕後的四十個軍團。(參見阿庇安《內戰史》第五卷第五十三章)屋大維一統天下後,有鑑於將領擁兵自重的危害,他裁汰了大量的軍隊,並把軍權牢牢的掌握在元首一人手中。又制定了大量的條令來約束和管理軍團,使得軍團完全成為了羅馬國家的正規軍。自屋大維起直到塞維魯王朝的兩個半世紀的時間裡,羅馬的軍事體制基本保持不變,軍團的數量也少有變化。

古羅馬第一軍團失蹤之謎是英國牛津大學漢學教授德效騫(Homer )對漢朝和羅馬的關係歷史提出的假說,認為西元前53年,克拉蘇所率7個羅馬軍團在卡萊戰役中慘敗給安息軍隊時克拉蘇長子沒有戰死,反而率領第一軍團突破安息軍隊防線,沒有再回到羅馬,不知所終,猜測其最後可能為定居中國甘肅省永昌縣驪靬村。

這樁歷史懸案起因於一場慘烈的爭霸戰爭。公元前53年,即西漢甘露元年,西距中國4000英里的古羅馬帝國正處在劇烈的變革時期。到處籠罩著硝煙。當時,古羅馬帝國執政官之一的克拉蘇為了與已形成鼎足之勢的西澤、龐培爭奪霸權,決定向東擴張勢力,掠奪金銀珠寶和佔領地盤。於是率7個軍團,4.5萬人的精銳部隊,越過幼發拉底河,發動了對古帕提亞王國(安息)的侵略戰爭。

在激烈的卡爾萊戰役後,英勇善戰的安息軍兵誘敵圍殲羅馬軍團於荒漠深處,殘部從亞美尼亞撤出時,克拉蘇被俘斬首。同時,克拉蘇長子普布利烏斯率精銳的第一軍團6000餘人,從這場惡夢般的戰爭中突圍東逃,輾轉於防禦薄弱的安息東部防線。33年後的公元前20年,羅馬帝國和安息簽約言和,並相互遣返戰俘。當羅馬帝國要求遣返在卡爾萊戰爭中被俘的官兵時,安息國當局否認其事。羅馬人驚奇地發現,當年突圍的古羅馬第一軍團6000餘人神祕地失蹤了,遂成古羅馬歷史的一大懸案。

歷史學家研究認為,普布利烏斯率領的古羅馬第一軍團6000餘人,最後流亡到西域康居國(今哈薩克境內),為在此稱雄的北匈奴郅支單于所收容。據《漢書?陳湯傳》記載:公元前36年,漢西域都護甘延壽、付校尉陳湯,率4萬將士西征匈奴郅支單于於郅支城,並“生虜百四十五,降虜千餘人”.陳湯在戰爭中發現一支奇特的軍隊,以步兵百餘人組成夾門魚鱗陣、盾牌方陣,土城外設有重木城。這一戰法只有羅馬軍隊採用。

史學家認為,這支軍隊當屬卡爾萊戰役中潰退並失蹤17年的羅馬殘軍無疑。陳湯將其俘獲,並帶至甘肅永昌縣境內,漢政府在祁連山麓始置“驪胱縣”以安置戰俘。幾乎在羅馬帝國向安息要求遣返戰俘時,西漢的版圖上出現了一個定名為“驪胱”的縣城。從《漢書》到《隋書》都有準確無誤的記載,這為破解古羅馬軍團失蹤之謎這一懸案,開啟了一扇大門。

關於古羅馬軍團失蹤之謎與驪胱古城的學術研究時日已久。1947年,英國著名的漢學家德效廉撰有《古代中國之驪胱城》一文,明確提出:中國古代稱羅馬帝國為“驪胱”,後又改稱“大秦”,《後漢書?大秦》即以“大秦國一名黎胱”起首。當羅馬帝國在公元前20年尋找其失蹤的軍團時,這一軍團已在9年前鬼使神差地落戶在祁連山下,這比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行要早1300年。

永昌驪胱人仍保持著與眾不同的習俗,如安葬逝者時,不論地形如何,一律頭朝西方。對牛十分崇尚,且十分喜好鬥牛。老住戶在春節都愛用發酵的麵粉,做成牛頭形饃饃,俗稱“牛鼻子”,以作祭祀之用。習慣在村社和主要路口修牛公廟,以立牛公為主要特徵。每年立春時節,在牛公廟裡塑“春牛”,立春一到,卻將“春牛”抬到廟外打碎,以祈平安吉祥,糧畜豐產。放牧時,極好把公牛趕到一起,想法令其角鬥,比如將牛群趕到屠宰過牛的地方,牛群嗅到血腥後發狂突奔吼叫,或拼死抵鬥,俗稱“瘋牛扎槓槓”.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古羅馬人鬥牛的遺風。

據此,史學家大多認為,西漢安撫古羅馬軍團於驪胱古城,初步揭開了這一千古之謎。目前,驪胱古城已用石柱鐵鏈加以圍護,古城牆正中豎一石碑,上刻“驪胱遺址”四個大字,背面刻有碑記,敘述了驪胱建縣的經過和歷史。者來寨大路右方高臺上建一羅馬風格的方亭,上刻“驪胱亭”,亭正中立有一大石碑,上刻“羅馬東征軍歸宿碑記”.

公元前53年,古羅馬“三巨頭”之一克拉蘇率領大軍東征安息(今伊朗東北),在卡爾萊(今敘利亞的帕提亞)遭到安息軍隊的圍殲,統帥克拉蘇被俘斬首,一度所向無敵的羅馬軍團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克拉蘇的長子普布利烏斯所率的第一軍團約6000餘人拼死突圍。33年後,羅馬帝國與安息在經歷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之後,終於化干戈為玉帛,簽訂了和約,雙方開始相互遣返戰爭俘虜。當羅馬帝國要求遣返在卡爾萊戰爭中被俘的官兵時,安息國當局否認其事。羅馬人驚奇地發現,當年突圍的古羅馬第一軍團6000餘人神祕地失蹤了。第一軍團的消失成了羅馬史上的一樁懸案,而這樁懸案千百年來一直困擾著中西方史學界。

甘肅省永昌縣焦家莊鄉樓莊子村六隊的者來寨本是個不為人知的小村落,近年來卻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熱切關注,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澳大利亞學者戴維·哈里斯提出,者來寨是古驪靬城遺址,而驪靬城則是西漢安置古羅馬戰俘之城。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內學者紛紛發表文章,參與這一問題的討論。在眾多學者中,西北民族學院歷史系教授關意權是一個不能不提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tw/minsu/fengtu/6xd1l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