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風土人情 >

什麼是漢族荷包?漢族荷包的發展及演變

什麼是漢族荷包?漢族荷包的發展及演變

漢族髮髻是我國古代的一個頭飾品,它是用於將頭髮歸攏在一起,於頭頂、頭側或腦後盤繞成髻,它是我國古代特有的一個現象。《禮記》中的:男子二十而冠,說的就是使用髮髻的時候,現如今社會上除了道士以後大部分人都不使用髮髻。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很好奇呢?現在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簡介
  髮髻是將頭髮歸攏在一起,於頭頂、頭側或腦後盤繞成髻。盤髻成椎狀者,又稱“錐髻”、成螺絲形的稱“螺髻”、盤髻較小的稱“髻”。

什麼是漢族荷包?漢族荷包的發展及演變

髮髻也是漢族戲曲中相關行當的角色使用的一種假髮樣式。

歷史
  少數民族婦女梳盤髻的現象,歷來都很普遍。古籍中即有“三苗首”、“烏蠻……男婦髻……”。四川涼山居民“椎髻、跣足……從夷蠻習俗”的記載。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西漢時期,滇人青銅貯貝器蓋上的婦女形象,有不少梳盤髻者,此出土的青銅舞俑,也盤發於頂。廣西、貴州、四川等地的崖畫中,都有梳盤髻的人物形象;清代《雲南通志稿》插圖中很多梳盤髻的婦女形象。過去,滿族貴族婦女婚後,梳一種稱之為“兩把頭”、“叉子頭”、“如意頭”的盤髻。梳法是將頭髮分成上下兩部分,一部分下垂於腦後,梳成燕尾式髮髻,俗稱“燕人頭”,另一部分挽於頭頂,擰成繩股,盤繞成一個覆蓋在頭頂的扁長形髮髻,再於髮髻間插飾一個叫“大扁方”的髮簪,即作裝飾又為固發。

滿族、朝鮮族、傣族、苗族、基諾族、侗族、黎族、仡佬族、新疆地區的一些民族等至今仍尚盤髻。且各具風格。侗族婦女喜歡將髮髻梳到左耳部位,幾乎蓋住整個耳朵;黎族本地女子一般都在腦後盤髻,並任髮梢自然下垂於肩部;傣族婦女將長髮鬆鬆的攏於頭頂或偏向一側,然後梳成盤發,不少人還在盤發中抽出一段髮梢作裝飾;雲南東北部和貴州西北交界地區的苗族婦女,有一種盤發,被稱作大盤頭,是用假髮在頭頂盤繞成碩大的髮髻,再橫一支髮簪以固定假髮,髮簪與假髮之間用布帶相綁,假髮在頭頂鬆散下垂,齊肩蓋耳,十分奇特。

中國婦女的髮式,形形色色、五花八門、誰也難以說清它究竟有多少種類。遠古的披髮;漢代婦女的“倭墮髻”;北朝婦女的“十字髻”;唐代婦女的“靈蛇髻”、“飛天髻”;宋代婦女的“朝天髻”、“同心髻”等等,都是相關朝代頗為流行的髮式。少數民族婦女的髮式更是式樣萬千,例如有傣族婦女的“孔雀髻”;有京族婦女的“砧板髻”;有畲族婦女的“鳳凰妝”;有苗族婦女的“獨角髻”;有滿族婦女的“兩把頭”。土族婦女的婦式竟有七、八種之多,如“三叉頭”、“乾糧頭”、“蜂兒頭”、“簸簸頭”等等。但其中流行最為久遠,也最為普遍的要算“披髮”、“辮髮”和“盤發”了。直至現代,這三種髮式,仍頗為流行。許多民族的女子還有剃髮的習俗,這在繁多的髮式中,可以說是最具獨物風格的髮式。

古代禮儀
  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髮的,等男子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髮盤成髮髻,謂之“結髮”,然後再戴上帽子,在《說文》裡:冠,弁冕之總名也。謂之成人。在《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舉行冠禮,並賜以字。冠歲,意思就是男子二十歲了,說明他剛剛到了成人年齡,二十歲也稱“弱冠之年”。

來源
  從各地出土新石器時代髮簪的現象中可以知道,生活在五、六千年以前的原始先民們,就已盤發成髻。我國曆代漢族婦女皆喜盤發成髻。河南安陽即出土有盤發於頭頂的商代婦女俑。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帛畫上的婦女,腦後梳椎髻。湖南長沙馬王椎一號漢墓出土帛畫上的婦女及出土的女子木俑的髮式皆為盤髻。隋朝婦女的盤髻,當是稱“盤桓髻”。唐代婦女尚梳螺髻,永泰公主墓壁畫中眾多的婦女、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第一八七號唐墓出土帛畫上的婦女都於頭頂梳螺髻;清代婦女盤髻於腦後。以前漢族少女多於頭頂兩側梳髻。

小結:從漢服的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已經發髻的消失可以看出我們的變化趨於求追簡潔方便,對於一些繁瑣的服飾已經出現的排斥的現象。這也是導致我國很多歷史上的服飾裝飾品等文化的消失,對於歷史文化的消失現象更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和保護。

你可能也喜歡
  漢族的圖騰是什麼
  漢族男和回族女結婚好麼?
  漢族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最全最完整的漢族的風俗習慣

標籤: 荷包 漢族 演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tw/minsu/fengtu/19pjj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