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國學 >國學經典 >

儒家經典之《易》

儒家經典之《易》

中國是這個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文化古國之一,我國有著淵源流長的文化背景,中華歷史文化悠悠五千年,在歷史的長河裡,中國留下了數之不盡的文化遺產。有動人的歌賦、有美妙的詩經、還有很多啟蒙人性的古文,每一篇都是難的文化珍寶。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儒家經典之《易》。

儒家經典之《易》


 《易》
  古往今來,有無數的先聖先賢們,盡畢生精力學《易》,操《易》,不斷開拓《易》之作用,而後人對《易》的評論也“日用而不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然無論怎樣認識《易經》,則皆不否認《易》是揭開宇宙間萬事萬物運動、發展,變化規律的總法則。

《易》經中,有六十四個不同的卦名。《易》經是按中國古典哲學道理,在尚無文字使用的歷史上,先依陰陽對立統一之規律創造出陰陽爻,再按天道、地道、人道、時變編制出卦畫,運用“象術”(不是“象數”)命稱不同的卦名,以象徵不同事物及事物變化規律而表達哲理的。

《易》-來源
  上古之《易》
  上古之世,無所謂《易》也,但後世之《易》,實本於庖羲。故《周官》掌太卜者有三《易》之稱,因周以《易》名,遂追諡《連山》《歸藏》皆謂至易。餘所謂上古之《易》者,亦援斯義而追稱之耳。溯自庖羲一畫開

天,其時雖文字未興,而結繩為治,已有等級倫秩之可觀。《系傳》稱:“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其條理井然,而“觀法於地”暨“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已能將地之所有,分析觀察,頗如近世科學家區地文、地質學為二類,此豈歐洲人所謂上古時代野蠻酋長之可比擬哉。“以佃為漁”,雖未脫遊牧之風,而政治亦已斐然可觀矣。況八卦成列,有形、有象、有聲,實已具備文字之作用。因而重之為六十四卦,益之以編髮,固已肆應而不窮矣。此庖羲之易,所以為我國文化之初祖也。

“庖羲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是已由遊牧時代而進於農商,且規模巨集遠,政教並行。又嘗百草以御疾災,民無夭折,創制顯庸,澤及萬世。然其時文字未興,所賴以為政治之具者,實維庖羲所遺傳之卦象。度神農氏必有所增益而變通之,是名《連山》。相傳以重艮為首,經卦皆八,重卦皆六十四者也。故神農為炎帝,亦號列山氏。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蓋至是文明日進,制器尚象,人事日繁,而舊有之八卦,不足以應用。於是廣卦象為六書,而文字以生。益以天干地

支,而陰陽五行之愈精。吹律定聲,民氣以和,而禮樂以興。本黃鐘以定度量權衡,治歷明時,定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絕地天通,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而《易》之為用,益無乎不備。故黃帝之《易》曰《歸藏》,以坤乾為首者也。堯舜繼黃帝之後,於變時雍,垂衣裳而天下治。今讀《繫辭》下傳之二章,上古進化之歷史與三《易》之源流,可概見矣。此上古之《易》也。

夏《易》《連山》,蓋繼述神農氏者也。商《易》《歸藏》,蓋繼述黃帝氏者。周曰《周易》,或曰祖述堯舜。孔子曰:“《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雖指《周易》,以“文王與紂之事”當之,然帝《易》

降而王,德不如古。神禹受命,開家天下之局,湯武革命,易揖讓而徵誅,均不能無慚德焉。故三代之《易》,皆可謂之“中古”,所謂“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上視羲皇,已不無今昔之感矣。

《易》者,明道之書也。五帝之治天下也以道,三王以德,五霸以功。世運自帝降而王,王降而霸,道之不明也久矣。孔子生當衰周,五霸之功已杳,浸浸乎由功而降而尚力。至唯力是尚,弱肉強食,人道或幾乎息矣。故孔子贊易以存道,又以道之未可驟幾焉,乃取中?以明功,陳九卦以崇德,循序而進,由功而德,其庶幾乎與道近矣。

標籤: 儒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tw/guoxue/jingdian/q79l9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