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起名 >個性網名 >

明朝為何不準養豬 姓名與避諱

明朝為何不準養豬 姓名與避諱

再説明朝,出了個叫朱元璋的皇帝,元姓因此在人間匱跡多年。且明在,安得元朝捲土重來?因而元來一詞亦被改為原來。明武帝朱厚照有乃祖遺風,為弘朱姓之貴,發文在全國禁止養豬,禁食豬肉。豬者,肉食之大宗也,皇上豈不是連百姓吃飯、吃菜的權力也給剝奪了。

明朝為何不準養豬 姓名與避諱

比起避諱改姓之禁規來,避姓改名則更顯豐富多彩,因而也更加茺唐滑稽。因為改換的姓畢竟屈指可數,變來改去逃不過千家姓的苑囿,而名則是隨着人類的生長繁衍而膨然博浩的,同姓者多得上億,同名者則為數寥寥。

對於諱名的方式,古人亦有講究。於生諱名改稱、諱名稱字,於死者則諱名稱諡,無諡可稱者儘可訥而不言,或代之以“亡X”,用不着擔心別人説你不善言辭。

諱名之法,以改字法使用最廣。所謂改字法,即將與應諱之名相同名字的字詞改換為其它文字。看過《三國志》的人都知道張壹其人。其實,張壹本名張懿,只因晉武帝司馬炎祖父是被孔明“空城計”弄得臭名遠揚的司馬懿。作者陳壽生乎其時,不敢違聖諱,因而將張懿作張壹。司馬懿有個窩囊兒子叫司馬昭,魏帝曹髦曾説:“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司馬昭死後數月,沾了其子司馬炎的光,被追尊為晉文帝,東晉人因此不敢名昭,連漢代的王昭君也被改為王明君,《昭君》曲亦隨之變為《明君》曲。另陶淵明曾名陶泉明,鮑照曾名鮑昭,王士禛曾名王士楨,均是“上諱”作案,避道改字使然。

空字法是最為偷懶的避諱方法,只需將應諱之字空而不寫,或代以“某”、“諱”字樣即可。

空字避諱法由來已久。《尚書》載周武王病重時,周公妲祈求三王在天之靈,請以自身代武五去死。禱詞開宗明言:“若爾三王,……以旦代某之身。”某者,周公兄弟武王姬發之名所代也。《宋書》有言:“荊州刺史宣都王諱進號鎮西將軍,”即是用“諱”字指代宋帝“義隆”之名。東漢許慎所撰《説文解字》,對東漢開國光武帝劉秀到許慎的皇帝劉祜五位皇上之名(秀,莊,恆,肇,祜)皆空字,只注“上諱”二字,更不加音、形、義方面的詮釋。沈約修《宋書》,劉裕皆寫成劉 ,用以替代南朝宋武帝劉裕。

避讀空字極易造成史病。唐人寫《隋書》避李世民諱,將王世充、徐世勣分別寫成了王

充,徐 勣,中空一字,不懂為諱之道者,常誤抄成王充,徐勣。後來,皇上似嫌不甚過意,茲將徐世勣賜姓李,李世勣報之以李,乾脆改名叫了李勣。不過王世充的命就沒李勣那麼好了,據説他本姓支,不知為何改姓了王,後來降唐,被仇人所殺,死後並未有所追諡。

避諱的第三種常用方法是缺筆法,即對所避字動動手術,最後一筆缺而不書。你敢犯我上尊的名諱,就得付出一條“腿”的代價。

因諱改名不僅涉及人名,甚至“澤”及地名、官職名、事物名、書名等。按照諱之祖制,周代命名“六避”是應該讓道於官、山川、牲畜、器幣的。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後世的帝王之胄都不吃這一套,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不僅故意取以為名,而且要山川之類避其聖諱。

五嶽之一的恆山,一度改稱常山,就因漢文帝大名劉恆。戰國時的魯國出了姬具、姬熬二位君主,魯境的具山、熬山即告易名。宋太祖趙匡胤亦將匡城縣、胤山縣統統改掉。南京曾名建鄴,司馬鄴登基後改為建康;玄武湖曾名元武湖,因清一朝有康熙皇帝玄燁。如此種種,均是諱及地名的例證。“六避”雲:“以山川則廢主”。在這些達官貴人看來,主可廢,聖上的大名是萬不可動其一毫的。

“六避”又云:“以官則廢職”。晉僖侯名司徒,於是先廢司徒官職,後雖恢復而改稱中軍;唐太宗名李世民,改民部尚書為户部尚書。正所謂“刑不上大夫,”黃泉路人其奈我何?

至於因諱名而改物名、書名等,更是將世間物事搞得一團糟。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原本叫啟蟄,是避漢景帝劉啟諱而改稱的;野雞本叫雉,漢高祖呂后取雉為名,於是才有野雞一説。比起這些來,改改書名就不足為奇了。《廣雅》一書因揚廣而改名《博雅》、《太玄》一書因唐熙玄燁而改為《大園》,實在用不上到衙門口去擊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mo/qiming/wangming/g2v72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