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建築民居 >

那達慕大會的習俗大全_那達慕大會的意義

那達慕大會的習俗大全_那達慕大會的意義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的一個盛大傳統節日,他很好的傳承蒙古族驍勇善戰的精神沒那種直爽令人敬佩,那達慕大會最開始也是作為軍隊閲兵的形式開展的,一晃幾千年過去了,那達慕大會也變成了一個競技體育聚會娛樂的節日,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那達慕大會的習俗大全_那達慕大會的意義

那達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的“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創造和流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競技項目和遊藝、體育項目。“那達慕”有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閲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台”(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都要舉行那達慕。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賽馬、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後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男子三項為那達慕的基礎項目。

  在元朝時,那達慕已經在蒙古草原地區廣泛開展起來,並逐漸成為軍事體育項目。元朝統治者規定,蒙古族的男子必須具備摔跤、騎馬、射箭這三項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達慕逐步變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組織、有目的的遊藝活動,以蘇木(相當於鄉)、旗、盟為單位,半年、一年或三年舉行一次。此俗沿習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舉行那達慕。

  過去時那達慕期間要進行大規模祭祀活動,喇嘛們要焚香點燈,唸經頌佛,祈求神靈保佑,消災消難。那達慕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 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項目。此外,那達慕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 、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參加馬競走的馬,必須受過特殊訓練, 四腳不能同時離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臨,草原上飄蕩着悠揚激昂的馬頭琴聲,篝火旁男女青年輕歌曼舞,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主要運動
  摔跤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偶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獨特的服裝、規則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駝皮製作,皮坎肩上有鑲包,亦稱泡釘,以銅或銀製作,便於對方抓緊。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凝重華貴的威嚴感,摔跤手身着的套褲用十五、六尺長的白綢子或各色綢料做成,寬大多褶,褲套前面雙膝部位繡有別致的圖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圖形,底色鮮豔,圖呈五彩。其足蹬馬靴,腰纏一寬皮帶或綢腰帶,着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綴有各色彩條--“江嘎”,這是摔跤手在比賽時獲獎的標誌。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點:按蒙古族傳統習俗,摔跤運動員不受地區、體重的限制,採用淘汰制,一跤定勝負。參加比賽的摔跤手人數必須是2的某次乘方數,如8、16、32、64、128、256、512、1024等。

  摔跤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壓等十三個基本技巧演變出一百多個動作。可互捉對方肩膀,也可互相摟腰,還可以鑽入對方的腋下進攻,可抓摔跤衣、腰帶、褲帶等。蒙古族摔跤的最大特點是不許抱腿。其規則還有不準打臉;不準突然從後背把人拉倒,觸及眼睛和耳朵;不許拉頭髮、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宦海沉浮錄》雲:“布褲者,專諸角力,勝敗以仆地為定”。摔跤選手膝蓋以上任何部位着地者為負。

  賽馬
  蒙古高原盛產着名的蒙古馬,能跑善戰,耐力極強。自古以來,蒙古人對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馬感到自豪。馴練烈馬,精騎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絕技,通常把是否善於馴馬、賽馬、射箭、摔跤作為鑑別一個優秀牧民的標準。

  賽馬為蒙古族男兒三技之一。參加者有時全是少年,有時不分年齡,具有廣泛的羣眾性。賽馬項目包括:1、快馬賽,主要比馬的速度,一般為直線賽跑,賽程一般為20、30、40公里,先達終點為勝;2、走馬賽,主要是比賽馬步伐的穩健與輕快;3、顛馬賽,是蒙古族特有的馬上競技表演項目。

  蒙古族賽馬是蒙古族傳統體育娛樂活動之一。舊稱賽馬、射箭、摔跤為男子三項競技。蒙古賽馬比賽今多在那達慕大會時舉行。屆時在內蒙古大草原上,遠近百里以至幾百裏的牧民驅車乘馬趕來聚會,參加賽馬活動。賽馬場上,彩旗飄飄,鼓角長嗚,熱鬧非凡。

  蒙古族賽馬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參加。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一起上陣,直線賽跑,其距離40、60、80、華里不等。為了減少馬的負荷量,不論老少,大都不備馬鞍,不穿靴襪,只着華麗綵衣,配上長長綵帶,襟飄帶舞,顯得格外英武。

  蒙古族射箭比賽分近射、騎射、遠射三種,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近射時,射手立地,待裁判發令後,放箭射向箭靶,優者為勝;騎射時,射手騎馬上,在馬跑動中發箭,優者為勝。比賽不分男女老少,凡參加者都自備馬匹和弓箭,弓箭的樣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長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賽的規則是三輪九箭,即每人每輪只許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數的多少定前三名。

  舉辦時間
  (每年的7月11日至13日),在蒙語中意為“娛樂”或“遊戲”,在蒙古國那達慕又被定為國慶節(建國節為11月26日),是蒙古國最盛大的節日。

  舉辦意義
  今天,那達慕除了進行男子三項競技外,還增加了馬球、馬術、田徑、球類比賽、烏蘭牧騎演出等新的內容,同時舉行物資交流會和表彰先進。舉行那達慕時,牧區方圓數百里的牧民穿起節日的盛裝,騎着駿馬或乘坐汽車、勒勒車絡繹不絕地前來參觀。那達慕期間帳篷林立,組織廣泛的物資交流會,以促進生產。晚上還舉行各種形式的文藝活動。錫林郭勒盟地區舉辦的那達慕已成為全民健身和羣眾娛樂的重要活動。

  已有近八百年的歷史,一直在錫林郭勒草原上流傳和發展,深受各族羣眾的喜愛,成為了蒙古族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那達慕上的各項活動是力與美的顯現、體能和智慧的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羣眾的綜合素質。

  錫林郭勒盟的那達慕最具代表性。
  集體舞蹈
  大小型那達慕的召開,一般都集中在每年的春夏秋三個季節,而且每次必須進行賽馬、博克、射箭三個體育項目。蒙古人把這三項比賽叫為“好漢三技藝”。 那達慕又較有名望的長者來主持。開幕式,主持人獻上潔白的哈達,朗誦頌詞,其主要是讚美草原上的英雄博克、飛快的駿馬和着名的射手們,並預祝那達慕的勝利召開。

  歷來不是單一的體育項目,而且是草原文化、經濟和信息的盛大交會。那多姿多彩的民族雜技、服裝、蒙古舞蹈和蒙古歌劇把蒙古民族的風土人情集於一台,展示了草原人民勤勞勇敢、豪爽熱情的性格;那範圍廣泛的經貿洽談和產品展示,將內蒙古的資源優勢和發展前景介紹給海內外的賓客。

  大會是內蒙、甘肅、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在每年七、八月這一水草豐茂、牲畜肥壯、秋高氣爽的黃金季節舉行。那達慕,蒙語是“娛樂”或“遊戲”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適應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

  大會源自成吉思汗時代一年一屆的運動會,戰爭年代戰士需要鍛鍊,那達慕也就應運而生,於每年七月舉行,為期三日,全國上下都參與其中。大會分三個項目:馬術、箭術和摔交。平時習慣了遊牧生涯的蒙古人不遠千里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或者觀看比賽。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那達慕”一詞是蒙語,意為“娛樂”或“戲”。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內容有摔跤、射箭、歌舞以及貿易活動。

  節日期間,男女老人乘車騎車,穿着節日的盛裝,不顧路途遙遠,從四面八方來參加比賽和觀賞。會場上,彩旗飄揚,人鬧馬嘶,平日寧靜的草原,頓時變成繁華的彩城。

  藍旗賽會
  表述元上都的所在,要説“元上都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上都鎮以東18公里處”。就是説,元上都遺址和上都鎮是兩個地方,上都鎮只是沿用了上都的名字。

  上都遺址靜靜地躺在金蓮川草原上,而18公里外的上都鎮則生龍活虎。生息之地換了,而忽必烈的血脈卻依舊頑強流淌在當地人的心裏。沒有什麼東西能比那達慕大會更能體現出蒙古人的傳統和精神了。

  “那達慕”在蒙古語中是“娛樂”、“遊戲”的意思。古時候,蒙古族人民在牲畜膘肥肉滿的秋季,聚集在草原上的“敖包”周圍,用祭祀的方式感謝大自然的哺育之恩,並進行摔跤、射箭和騎馬等比賽

  正藍旗已經七年沒有舉辦那達慕大會了,為了這次的那達慕大會,全旗上上下下憋足了勁兒。開幕式的前一天晚上,鎮裏就爆竹聲聲,禮花漫天,全鎮的人都跑到街上,後半夜時餐館生意仍舊紅紅火火。馬奶酒、手抓肉、酸奶、奶豆腐,各種草原食品源源不斷地往桌上端。

  開幕式那天的早上,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向會場。那達慕的場地在離城鎮幾公里處的大草地上。場地的周圍,商販們早就佔好了位置,賣零食的,賣日用品的,電腦診斷的,遊樂場的各種器械就差過山車沒搬過來了。

  為了參加博克比賽,八一體工隊隊員、國際摔跤運動員烏力吉專程從北京趕回家鄉正藍旗。他的最好成績是國際摔跤全國冠軍,在美國舉辦的國際軍體錦標賽上拿過第二。雖然運動成績堪稱顯赫,但烏力吉對自己的估計還是很謹慎,首先因為很多對手也都是專業選手,其次博克比賽不分重量級,75公斤級的烏力吉的對手好多都在100公斤級以上。再者,博克採用的是淘汰賽,如果兩個強手第一輪遭遇,就必定要有一位要出局了。

  烏力吉小時候曾在草原上放過羊,讀國小時愛上了博克。當時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戴上“章嘎”。章嘎是五色綢條做成的項圈,據説在過去,博克手想要戴上它,就必須在有512位選手參賽的賽事中拿過冠軍。如今佩戴章嘎已經不那麼嚴格了,拿過全國冠軍等好成績的博克手都可以佩戴章嘎。

  1993年,18歲的烏力吉被選入八一體工隊,從事國際式摔跤。打完十運會,烏力吉就要結束運動生涯,到火車頭體協去當教練。身為專業運動員,為什麼還要參加那達慕呢?烏力吉説:“博克手是蒙古人的驕傲,你勝利了,你就成了草原上的英雄。”確實,看着博克手時,姑娘們的眼神都不一樣。

  過去的那達慕大會就是一座臨時城市,是信息和商品的集散地。牧民往往都在那達慕大會上賣出一年的收穫,再買來一年的東西。那達慕一直是蒙古人民生活中的盛事,但由於商業逐漸發達,那達慕的交易功能就不再那麼重要了。

  離開熱鬧的那達慕會場,向草原深處走去。草原上氣候涼爽,但太陽照在皮膚上,人會有強烈的灼痛感。奇怪得很,正藍旗草原的暑熱不像北京那樣無處不在,在這裏太陽地兒儘管也會讓人熱得難受,但一走進陰涼處,馬上就會渾身涼爽起來。

  在通往金蓮川草原的路邊,到處都能看到遛馬的騎手。在那達慕賽馬之前一個多月,騎手們就開始調養馬匹,通過節食讓馬瘦下來,又不至於餓得沒力氣,這對騎手和馬都是一個考驗。

  離開金蓮川草原,經過林木茂密的林場,前面是草原和渾善達克沙地的分界———小扎格斯台淖兒(淖兒:湖)。越接近沙地,水草越豐美。一陣風吹來,草浪從眼前開始,漸次低伏下去,直到天邊。

  小扎格斯台淖兒附近的牧民,每年5月到11月,在這裏紮下蒙古包遊牧。由於草原遼闊,整個夏天都不必轉場。這裏的牧民有車,有衞星天線,有風力發電機,現代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除了放牧以外,近幾年牧民也開始用自己的蒙古包接待遊客。以前的蒙古包是不鎖門的,奶製品也都晾在外面,任客人品嚐。

  我們走到一座蒙古包前,發現門鎖着。鄰居説,主人去鎮上參加那達慕去了。這裏的牧民都知道那達慕正在召開,但去參加的牧民似乎只有那一位。問及原因,他們説,那達慕要持續好幾天呢,哪天去都行。再説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買賣非要在那達慕上做,平時缺什麼開兩個多小時車到鎮上去買就可以了。
  時代在發展,很多古老的傳統即便在正藍旗也都成了傳説。寒冷不再成為威脅,祭火神也就不再重要;迷路不再發生,路神也就逐漸被淡忘。

  傳統盛會
  “那達慕”有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載,早在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戰敗花刺子模後,就在布哈蘇齊海地方,舉行過盛大的那達慕大會。那以後,多少個世紀以來,每逢慶祝戰功、祭旗點將、軍民歡聚、盟旗聚會以及敖包祭祀等都舉辦那達慕活動。蒙古族是個尚武的民族。成吉思汗非常看重培養人的勇敢、機智、頑強,於是把騎馬、射箭、摔跤統稱為“男兒三藝”,作為士兵和民眾素質訓練的內容。在那達慕大會上,這“男兒三藝”也就成為民族體育的主要項目。 那達慕大會十分隆重,過去,每當舉辦草原那達慕大會時,方圓一二百里的牧民,都要穿上節日盛裝,扶老攜幼,帶着蒙古包和日常用品,乘車騎馬,從四面八方趕來赴會。遠近的商貿小販也趕來擺上店鋪,出售日用品,收購畜產品。解放後,城裏的那達慕大會雖比過去草原那達慕的韻味顯得不足,但現代文化的進入,卻使那達慕更壯觀,更紅火,更豐富多彩。

  “那達慕”大會上,賽馬也是一項很吸引人的活動。蒙古族人是在馬背上長大的,對馬有着特殊的感情。賽馬不僅需要平日把馬馴得十分熟練、十分得心應手,而且要有嫻熟、高超的騎術和頑強勇猛的精神。比賽時,騎手們身着蒙古袍,足蹬高筒蒙古靴,頭扎彩巾,腰束綵帶,生氣勃勃,英姿颯爽。數十匹馬站在起跑線上,如同離弦的箭,你追我趕,向前飛奔。賽場頓時沸騰起來。第一匹馬衝到終點,人們立刻唱起優美的讚歌。 那達慕,推動着民族體育的發展,也培育着頑強拼搏的精神。那達慕大會1992年被國家旅遊局列為中國友好觀光年項目。草原盛會那達慕,以“文體搭台,經貿唱戲”為主旋律,向世界展示草原風光魅力,民俗風情的魅力。

  在哲裏木盟的腹地,遠萬鬧市區,有一佔地方畝的草原名叫珠日河草原。茫茫的草原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遠望珠日河草原,數十組蒙古包組成蒙古包羣,彷彿在碧綠的地毯上嵌上蘭色的寶石。

  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和“八·一八”賽馬節給珠日河草原增添了節日的氣氛。“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遊藝、玩的意思。一般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聞名於世。

  “那達慕”一般在七、八月間舉行。這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壯的豐收季節。當地人穿上蒙古袍,配上腰帶和頭飾。如果你這時來到珠白河草原你可以瞭解和體驗當地的民俗。

  首先是由身着長袍的牧民馬隊列隊歡迎你的到來,風姿卓越的蒙古族姑娘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筋腱突露、充滿豪氣的蒙古小夥熱情的為你表演蒙古式摔跤。 摔跤,旗級那達慕,一般256對摔跤手(布魁)參加;不分旗內旗外,每對摔跤手摔跤的時間不加限制。賽出名次大約用三天時間。冠軍要過幾關。

  比賽前,將列成為左右兩隊的布魁、首尾交叉配對子。布魁入場時,各方的指揮和四位歌手唱歌,唱到第三遍時,以特殊的舞步入場。這時,大會主持人宣佈布魁的姓名和家鄉。由老布魁和懂得摔跤規則的人當裁判。

  射箭雙賽是男子漢的一大榮耀,弓身外用竹片,內襯角片製成。兩角兒相接處是堅木做成的把兒。弓的兩端用皮筋弦打緊。用於比賽的弓,其強度為25弦或50弦。箭用柳條做杆,鷹羽做尾,長3尺。射箭比賽時,選手們從指定距離,用同樣數目的箭,向靶射第一輪。選優參加第二、第三輪比賽。以中靶心、內環、外環數折計分數。

標籤: 那達慕 大會 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mo/minsu/minju/k2k3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