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風土人情 >

鄂温克族的風俗習慣之喪葬

鄂温克族的風俗習慣之喪葬

人哭着來到這個世界,如能含笑着離開,也算是一種圓滿。從古自今,國人對死後的葬禮都是極為重視的,不同地區的喪葬地區也不一樣。曾經以風葬而聞名的鄂温克族,雖然也改實行土葬,但一些古老的喪葬風俗還是保留了下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下鄂温克族的喪葬文化吧!



一、鄂温克族的喪葬風俗概況:
鄂温克族,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訥河市和內蒙古自治區,有人口26315人。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裏的人們”。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為生,其餘從事農耕。馴鹿曾經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譽為“森林之舟”。

鄂温克族過去有過風葬的習俗,現在對實行土葬。氏族有共同的墓地。但死於雷擊、難產、槍擊的人,不能葬入共同的墓地。

1、老人的喪葬:
老,要換新衣服,在的鋪位上方搭藍布帳篷,頭前祭供物(羊肉、乳食、果點等),並裝上一袋煙放在頭前。在靈前燒金銀箔紙。夏季當日送葬,春秋和冬季,在家停靈柩數日,通知同氏族和親屬前來祭奠,牧區一般請喇嘛唸經引路送葬。裝殮時,將棺木放在包外鋪位旁,將從“包”的木架下抬出放進棺內。棺木呈長方形(頭高足低),多為松木製成,一般不塗顏色。送葬時用牛車拉,使頭向西北,面向日出方向。

兒子要牽牛徒步走,不得坐在車上。侄子近親等都穿孝服走在前面,並且輪換趕車以示孝敬;如果過河,則事先預備下紙錢扔到河裏,以防冒犯水神。在埋葬之前,須先由喇嘛唸經向山神請求墳地,並用一條新氈子(白色)鋪在這塊墳地上,再用鍬啟土以為記號,以便把棺材按記號埋葬或安放。這條氈子事後須獻給喇嘛或薩滿。

埋葬的時候,用金銀箔紙做成日、月形,埋進頭頂前的地下。送葬後第三天,請長者在黃紙上寫的姓名、日期及祭者的姓名,要走出居住的蒙古包數十米外,向埋的方向連同金銀箔燒掉。以後逢清明節還要燒紙。送葬三天後,要將住“包”向前移動一下,要在原“包”址的鋪位上放一塊石頭,撒下一些稷子,以示吉利。富裕人家,還要在墓的四周埋上四根木樁,在木樁上拉線繩(東南、西北一條和西南、東北一條,使交叉中心點,正當墳旁的中心位置),每隔一二尺遠,系一塊五色方布(約一尺),再通過四根樁子劃一圓圈,也拉上線繩,結上方布。

人死以後,一般要請薩滿或喇嘛唸經。富裕的人家要給薩滿或喇嘛1匹全鞍馬或1輛全套篷車。中等人家一般給1頭帶犢乳牛,貧窮的人家獻2歲小牛或1只羊。通常的近親(如出嫁的女兒、女婿等)也要拿出一些東西獻給喇嘛和薩滿。在老,做一紅色或黃色方形褥子(叫“得布者”),三年之內每逢過年放在老人在世時住的位置上,放上一些供物,大家向褥子行祭。過三年後即廢去,把褥子拆掉或燒燬。至於的遺物,較為貴重的東西或生前最喜愛的物品要送給唸經引路者,衣物多時,家人可留一部分,但要由喇嘛唸經為之除污。過去富裕人家,也以銀元寶、碎玉、珊瑚、四季衣、靴等物,放進棺裏殉葬,甚至用套棺(即雙層),殉以所有用具。

2、其他死亡者的喪葬:
被雷擊死的人不能土葬,要請薩滿跳神發葬。要埋4根木杆,上放橫木,將用白布包裹,放在橫木上面。所以如此,是因為雷來自天上,應還雷迴天,不能埋進地裏。縊死的人,不搞葬儀,就地掩埋了事。如縊死在樹上者,要把那棵樹枝割斷,把屍放下來,以另一東西代替掛到樹上(一般用羔羊或鳥雀),以為是命運註定,不應違反天意,故應掛一有生命物。對因瘋病而死或因難產而死的人,則用火葬處理,認為死去者變“鬼”的多,所以一定要進行火葬。子輩的,如已有子嗣的,也要裝棺,老人也給上供。送葬時,由晚輩或兒童拉車。兒媳死後也可埋葬,但埋位要居下。有固定墓地的人家,夫婦死後可以合墓,男埋後側,女埋前側,子埋其東側。幼兒死後,一般是用一白布口袋裝上扔掉,不埋進自家的墓地,如無子嗣,則要送葬到原家的墓地,但有時是根據雙方意願決定,無一定之規。

二、阿榮旗查巴奇鄂温克民族鄉的喪禮:
鄂温克族一般對實行土葬,過去在部分鄂温克族地區曾有過風葬和火葬的習俗。同一氏族有共同的墓地,但死於雷擊、難產、槍擊的人,不葬入共同的墓地。

阿榮旗查巴奇鄂温克民族鄉的鄂温克族在辦喪事時,先給穿壽衣,停放在屋中間的一塊木板上,子女親屬為守靈,在守靈時還請人吟唱生前所做的好事。若是70歲以上的人,被認為是成了神,全氏族人們都參加喪葬。埋葬時,陪葬之物男女有別,男人有煙袋、煙荷包、小刀、小鍋、火鐮等,女人有頭巾、煙袋、煙荷包、耳環、鐲子、戒指等。埋葬前,要在頭前連續打三次火鐮,以示告別。子女在服孝期內不能喝酒、理髮,不參加娛樂活動和不與人爭吵打架。清明節時,為燒紙培土。

牧區鄂温克族對老人的葬儀很重視。要給換上新壽衣,在的鋪位上搭一藍布帳篷,頭前供桌上放熟羊肉、乳食品、果點等,並裝上一袋煙放在頭旁。在停靈期間,要通知親屬前來弔唁。裝殮入棺後,用牛車拉棺送葬,兒子要牽牛走在前面。過去請薩滿跳神發葬,信奉喇嘛教後,一般請喇嘛唸經引路送葬。埋葬時,用金銀箔紙做成日、月形,埋進頭頂稍前的地方。葬後第三天,要燒紙、燒金銀箔,再請喇嘛在黃紙上寫的姓名、日期和祭者的姓名,在包外朝着埋葬方向幾十米處燒掉。之後,將原住蒙古包向前遷移些,在原包址的鋪位上放一塊石頭,撒一些稷子,認為這樣對子孫吉利。如住的是土房,也要請喇嘛唸經除污。此後,每年清明節要燒紙。過去,子女為父母服孝時,要穿白色衣服,孝期3個月。兒子在穿孝的同時,也扎白腰帶。

在陳旗和敖魯古雅鄉的鄂温克族中,喪葬習俗受到一些的影響,但也仍然保留了傳統的喪葬方式。陳旗的鄂温克族在為停靈時,頭向西北,腳向東南,身旁立像。入殮時,按季節為穿衣戴帽,如是女人要戴頭巾,要鋪白布,蒙白布。送葬時由牧師唸經引路。在沒有堂的地方和不信的人家,則請薩滿跳神引路送葬。敖魯古雅鄉的鄂温克族在為入殮時,將其用過的煙盒、杯子、水壺等東西打壞後,放進棺材裏,也有放一像和四塊點心的。抬出棺材之前,殺一兩隻黑色馴鹿,將馴鹿頭放在日落的方向,意味着馴鹿馱走了。送葬途中抬棺者必須休息三次。把埋葬後,墳前立一個十字架。送葬的人們在離開墳地前,須繞十字架三週,並在墳旁生煙,人們繞煙三週,認為這樣以後能繼續打到野獸。子女在為父母服孝期內,不刮臉、理髮,長子可以留鬍子。

鄂温克族的風俗習慣之喪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mo/minsu/fengtu/xgwgm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