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民俗 >風土人情 >

解讀苗族吊腳樓的特點

解讀苗族吊腳樓的特點

民族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在漫長的歲月流逝下,結合族人的生活習慣以及本土文化逐漸形成的一種地方文明。各個民族的文化體現在自己族人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體現在衣着服飾、食物、建築等。你瞭解過苗族的吊腳樓嗎?你知道這種吊腳樓的特點是什麼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解讀苗族吊腳樓的特點

  吊腳樓特點
  吊腳樓最基本的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絲檐”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類吊腳樓比“欄干”較成功地擺脱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吊腳樓建築構架
  吊腳樓依山而建,用當地盛產的杉木,搭建成兩層樓的木構架,柱子因坡就勢長短不一地架立在坡上。房屋的下層不設隔牆,裏面作為豬、牛的畜棚或者堆放農具和雜物;上層住人,分客堂和卧室,四周向外伸出挑廊,可供主人在廊裏做活和休息。廊柱大多不是落地的(便於廊下面的通行無礙),起支撐作用的主要是樓板層挑出的若干橫樑,廊柱輔助支撐,使挑廊穩固地懸吊在半空,這種住宅因其外形和結構特點被稱為“吊腳樓”。吊腳樓的優點明顯,人住樓上通風防潮,又可防止野獸和毒蛇的侵害,這種住宅在西南山區仍有建造。不同地方的吊腳樓在形貌特徵與建築結構上富於變化。總的看來,吊腳樓還是應屬於南方的幹欄式建築,但與一般所指幹欄有所不同。幹欄應該是全部懸空的,所以吊腳樓也可以説是一種半乾欄式建築。
  有的吊腳樓為三層建築,除了屋頂蓋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鑿眼,柱與柱之間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連在一起,儘管不用一個鐵釘也十分堅固。房子四周還有吊樓,樓檐翹角上翻如展翼欲飛。房子四壁用杉木板開槽密鑲,講究的裏裏外外都塗上桐油又幹淨又亮堂。底層不宜住人,是用來飼養家禽,放置農具和重物的。第二層是飲食起居的地方,內設卧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內。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裏設有火塘,一家人就圍着火塘吃飯,這裏寬敞方便。由於有窗,所以明亮,光線充足通風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堂屋的另一側有一道與其相連的寬寬的走廊,廊外設有半人高的欄杆,內有一大排長凳,家人常居於此休息,節日期間媽媽也是在此打扮女兒。第三層透風乾燥,十分寬敞,除作居室外,還隔出小間用作儲糧和存物。

吊腳樓建築特色
  吊腳樓有時也稱為“幹闌”式建築,三面有走廊,懸出木質欄杆。欄杆上雕有萬字塔、喜子格、亞字格、四方格等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懸柱有八稜形、四方形、底端常雕繡球,金爪等各種形體。吊腳樓上下鋪樓板,樓上開有窗户,通風向陽。窗櫺刻有雙鳳朝陽,喜鵲嗓梅,獅子滾球以及牡丹、茶花、菊花等各種花草,古樸雅秀,既美觀又實用,很有民族住房的特色。

小結:吊腳樓也叫吊樓子,是中國的苗族、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居住在南方山區的少數民族的傳統民居,多見於湘西、鄂西、四川、重慶、貴州等地區。

標籤: 吊腳樓 苗族 解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mo/minsu/fengtu/m920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