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國學 >國學經典 >

導引養生功是什麼?十二法中的精髓應該怎麼練習?

導引養生功是什麼?十二法中的精髓應該怎麼練習?

道家養生的十二中是把健身和養生創在一起,這讓我們的養生似乎也新增了很高的境界,在中,我們只能説剛入門的時候會學到一些皮毛,要多瞭解、多練習之後,時間長了找到養生功十二法的精髓,現在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到底是怎麼練習的才會達到最佳效果呢?

導引養生功是什麼?十二法中的精髓應該怎麼練習?

  導引養生功是什麼
  導引養生功十二法是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組織編創的健身氣功新之一。新編精選了北京體育大學張廣德教授自1974年起編創推廣的50套導引養生功中的12個動作,是一套以祖國醫學中臟腑經絡學説、陰陽五行學説、氣血理論為指導,把導引與養生、肢體鍛鍊與精神修養融為一體的經絡動功,集修身、養性、娛樂、觀賞於一體,動作優美,銜接流暢,簡單易學,安全可靠,適合於不同人羣習練,具有祛病強身、延年益壽的功效。通過一年多的習練,我們認為以下動作細節是中容易被忽視的地方。

功走圓道,天人合一
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中的每一個動作,均成大小不等的圓形,包括手法、步法和身法等,可謂節節貫穿,上下相隨,周而復始,無端往復,既如春蠶吐絲,連綿不斷,又若行雲流水,相連無間。中這些大小不同的圓形,恰好與人體各部的圓道和宇宙間萬物中大小不等的圓道相應。不僅能使全身關節靈活,肌肉、骨骼、韌帶強健,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地體現了人與天地共脈搏、與日月共呼吸的和諧關係,即“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無疑對增強體質、防治各種疾病及延年益壽有着一定的效果。

逢動必旋,工於梢節
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強調“逢動必旋”,要求“動”從旋中始,“作”自繞中停。這樣至少有以下好處:
可以加強對神經、骨骼、肌肉、關節的刺激,從而提高神經系統的機能,促使骨骼堅硬,肌肉發達,結實強健,改善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由於做旋轉性的動作,肌肉、韌帶對骨骼的牽引力量較大,有助於提高具有造血機能的骨內紅骨髓的質量;可以加強對全身各條經脈及有關穴位的刺激,有助於取得疏導經絡、暢通氣血、消積化淤的效果。例如“乾元啟運”“老驥伏櫪”的動作,由於有規律地旋臂,加強了心經、心包經、肺經和與其相表裏的小腸經、三焦經、大腸經的刺激,有助於收到強心益肺、潤腸化結、通調三焦的效果。

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在強調“逢動必旋”的同時,還特別重視“工於梢節”.所謂梢節,是指肢體無端的腕、踝、指、趾。中醫學認為,腕、踝關節附近是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之原穴所在位。在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的習練過程中,腕關節和踝關節多次有規律的活動,實際上就是對“十二原穴”的自我按摩,既可以增強經絡運行氣血、協調陰陽的生理功能,又可以提高經絡抗禦病邪、反映症候的病理功能,還可以加強經絡傳導感應、調整虛實的防治功能,從而收到維護正氣、內安五臟、強身健體的效果。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有關動作中的彈甲、組掌、握拳、成勾、蹺趾、抓地等,就是這個特點的具體體現。

握拳時,中衝摳勞宮
導引養生功十二法的握拳有其獨特的要求,凡是有握拳的動作,都要求中衝摳勞宮,當然中衝摳勞宮時只是瞬間。譬如,第三式老驥伏櫪這個動作,兩掌握拳屈肘於胸前時,應以中指端點摳勞宮。第四式紀昌貫蝨要求兩手握拳收於腰間及拉弓射箭時,中衝要瞬間點摳勞宮。第五式躬身撣靴、第八式犀牛望月兩手握拳收於腰間時,中衝也同樣要瞬間點摳勞宮。

中醫知識告訴我們,鍼灸醫生給病人行鍼用灸叫做“鍼灸歸經”,推拿醫生給病人點穴治病叫做“以指代針”,那麼我們握拳時中衝摳勞宮,就是要達到“以指代針”刺激穴位的目的。

中醫理論認為,只有適當用力,才能使相應部位受到一定強度的刺激,從而啟發和啟動人體內氣的正常運行,實現“阻者通之,淤者導之”的效果,這就是祖國醫學所説的“經絡所過,主治所及,臟腑所屬,主治所為”。因此,中衝點摳勞宮有助於清心降火,有益於提高心功能,對高血壓、冠心病有一定緩解效果。

腳跟側蹬時,捻動湧泉
導引養生功十二法中的第四式紀昌貫蝨和第五式犀牛望月,要求身體轉動時,轉動腿要以前腳掌為軸,實腿轉動,腳跟切勿拔起,側蹬時前腳掌要微微用力,以捻動湧泉穴。

經絡理論告訴我們,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井穴。因此,腳跟側蹬捻動湧泉,就是要激活腎經的源頭,從而使腎經的經氣源源不斷的發出,有助於滋陰補腎、固腎壯腰。

商商相接
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中的勾手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勾手是五指自然背屈,五個手指端撮攏在一起,中醫上稱作六井相會。第二種勾手被稱為“商商相接”,即五指中的小指、無名指和中指自然背屈,食指自然伸開,大拇指內側的少商貼在食指的商陽穴處,但此時少商和商陽並沒有接通,只有少商和商陽相互捏壓時,我們才能説這種勾手為“商商相接”.

譬如,中的第三式老驥伏櫪與第十一式鳳凰來儀的勾手,就是“商商相接”.經絡理論認為,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裏,“商商相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接通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使二經在手臂形成一個周天,我們稱之為“臂周天”.“臂周天”的形成是為了激發、啟動肺經、大腸經之井穴(少商和商陽),促使其二經脈氣血周流。如果只是少商和商陽輕輕的貼在一起,而沒有相互捏壓,就不能叫作“商商相接”.

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如果不強調少商和商陽相互捏壓,那麼就缺乏了對肺經和大腸經的鍛鍊,從而影響了健身效果的取得。

上步繃腳,落步勾腳
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要求上步時要繃腳,落步時要勾腳,目的主要是為了刺激“原穴”,加強自我按摩。中醫理論認為,原穴是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某一臟腑的病變,往往反應於該經的原穴上,故《靈樞?九針十二原》有“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之説,説明原穴對防治內臟疾病有重要作用。

要求上步時繃腳,落步時勾腳,其實是活動踝關節,而踝關節正是“原穴”所在處。因此,中有規律的活動踝關節,既可以增強經絡運行氣血、協調陰陽的生理功能,又可以提高經絡抗禦病邪、反映症候的病理功能,還可以加強經絡傳導感應、調整虛實的防治功能,從而收到維護正氣、內安五臟、強身健體的效果。如中第二式雙魚懸閣和第十一式鳳凰來儀,就有上述的功效作用。

腳趾上翹、抓地
中醫理論認為,指趾特別是“指趾端”是人體經脈的“井穴”所在位。古人把經氣運行的過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變化來形容,從四肢末端按井、滎、輸、經、合的順序,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多位於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頭,是經氣所出的部位,即所出為“井”.而井穴又是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分別交匯之處,即手三陰止於手指端,手三陽起於手指端,足三陰起於足趾端,足三陽止於足趾端。

因此,有節奏地活動手指和足趾,既有利於啟動、激發全身的經絡暢通,促使氣血周流,收到“通則不痛”的效果,又有利於維護機體陰陽左右平衡,從而實現“陰平陽祕,精神乃治”、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的目的。

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中的金雞獨立要求成獨立勢時,支撐腳五趾抓地;雲端白鶴第一動要求腳趾上蹺,第三動要求五趾抓地,目的都是刺激“指趾端”,從而提高健身效果。

通過對以上七個動作細節的分析,我們發現這些動作細節都強調一個“緊”字。雖然這裏的“緊”只是一瞬間,然而卻能起到啟動人體氣機的目的。因此,在習練中,我們在強調放鬆的同時,更要強調易被忽視的一“緊”,真可謂“細節決定功效”.由此可見,作為一名健身氣功習練人員只有吃透功理,不放過任何動作細節,才能提高健身氣功的健身功效,從中受益。

十二分為站和坐,當然自己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姿勢,畢竟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學習十二,這是和健身的完美結合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mo/guoxue/jingdian/73k9m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