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運程吧 >

八字 >八字命理 >

揭祕八字擇日靈驗嗎

揭祕八字擇日靈驗嗎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有着上下悠悠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深厚的歷史文化的背景下,許許多多的文化之花爭相開放,八字算命便是這其中的一朵。生辰八字在漢文化中有着厚重的地位,古人常常用生辰八字來測算一個人一生的運勢如何,也經常用生辰八字來測算黃道吉日,那麼八字擇日靈驗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揭祕八字擇日靈驗嗎

  八字擇日
  一、結婚要選好日子。結婚登記和舉行婚姻儀式是夫妻雙方一生中最值得慶祝的大事,要考慮到所擇日子是否與雙方的生辰八字相沖。如果決定將登記註冊與結婚儀式的日期分開,最好這兩天都是擇日行事。如要取捨的話,便應以進行迎親及擺酒的傳統禮儀當日為準,選在吉日舉行,因為中國傳統始終視這天為真正婚嫁日。

二、良辰吉時的計算。用男、女雙方的出生日期時間推算出最吉利的婚嫁時日,這個「吉日」必然是一個五行上適宜辦喜事的日子,不能與男女方的生肖相沖。注意以新娘方的出生日期為主,並參考男方及其他人的出生日期。父母生辰正日不應與結婚吉日相同,在該月份內結婚卻絕對適宜。選擇吉日,日子要比月份重要,月份要比年份重要:首先根據設想的婚禮形式和當地的氣候特點選定結婚的季節。同時,還需要考慮親友參加婚禮的難易程度。如果有很多想邀請的親友都不在本地工作,則應該選擇在十一、五一等長假。其次,還要考慮新人雙方的工作和學習情況,儘量避免在考試前或者項目攻關階段籌辦婚禮,造成分心。綜合以上因素,選定大致的範圍之後,就可以根據兩人的生日情況選定日子。最後提醒一點,女方在擇日的時候儘量要錯過經期。

三、生辰八字的排列。時辰八字是一個人的時間定位,想知道八字,就要知道四柱八字排立。四柱以指一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四柱排立是指找出一個人的生辰八字。主要分四步進行。第一排年柱(注意上下年的分界線是以立春這一天的交節時刻劃分的,而不是以正月七年級劃分)。年柱的一般算法:天干從甲至癸數字分別對應4、5、6、7、8、9、0、1、2、3,而地支子至亥則分別對應4、5、6、7、8、9、10、11、0、1、2、3。年份的干支算法以末位為天干,地支則是以該年份的數字除以12的餘數。年柱的簡單算法:此法的前提知道該年是哪個生肖年,一般用於近幾年的快速推算。如以2009為例,大家都知道2009年是牛年,既然是牛,地支當然為醜,2009的末位9對應天干己,所以2009年為己丑年。第二排月柱。即用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處的節令。注意月干支不是以農曆每月七年級為分界線,而是以節令為準,交節前為上個月的節令,交節後為下個月的節令。一月(寅月)從立春到驚蟄,二月(卯月)從驚蟄到清明,三月(辰月)從清明到立夏,四月(巳月)從立夏到芒種,五月(午月)從芒種到小暑,六月(未月)從小暑到立秋,七月(申月)從立秋到白露,八月(酉月)從白露到寒露,九月(戌月)從寒露到立冬,十月(亥月)從立冬到大雪,十一月(子月)從大雪到小寒,十二月(丑月)從小寒到立春。由年天干推月干支參見第1個圖年上起月表。如果年幹為甲或己,當年正月的干支為丙寅;如果年幹為乙或庚,當年正月的干支為戊寅;如果年幹為丙或辛,當年正月的干支為庚寅;如果年幹為丁或壬,當年正月的干支為壬寅;如果年幹為戊或癸,當年正月的干支為甲寅。第三,排日柱。干支記日每六十天一循環,由於大小月及平閏年不同的緣故,日干支需查找萬年曆

第四:排時柱。一個時辰跨兩個小時,故一天共十二個時辰。
  子時:23點--凌晨1點午時:11點--下午13點
  丑時:1點--凌晨3點
  未時:13點--下午15點
  寅時:3點--凌晨5點
  申時:15點--下午17點
  卯時:5點--凌晨7點
  酉時:17點--下午19點
  辰時:7點--上午9點
  戌時:19點--晚上21點
  巳時:9點--上午11點
  亥時:21點--晚上23點

如果日干為甲或己,當日子時的干支為甲子;如果日干為乙或庚,當日子時的干支為丙子;如果日干為丙或辛,當日子時的干支為戊子;如果日干為丁或壬,當日子時的干支為庚子;如果日干為戊或癸,當日子時的干支為壬子。例如某人出生時間是:公曆:1981年10月29日(星期四)17點。則他的生辰八字為:
  農曆:辛酉年十月八年級日酉時(春節:2月5日)
  節前:庚申年/節後:辛酉年
  八字:辛酉己亥庚辰乙酉(生肖:雞)
  五行:金金土水金土木金
  方位:西西中北西中東西

小結:生辰八字,簡稱八字,是指一個人出生時的干支歷日期;年月日時共四柱干支,每柱兩字,合共八個字,故稱。生辰八字在漢族民俗信仰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代漢族星相家據此推算人的命運的好壞。

標籤: 擇日 揭祕 靈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unchengba.com/zh-mo/bazi/bazimingli/p0yg6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