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程吧 >

民俗 >民间工艺 >

正月七年级的别称 春节的别称都有哪些

正月七年级的别称 春节的别称都有哪些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节日,自然而然,也是有很多讲究的日子。所以说,了解春节相关的知识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正月七年级的别称有哪些?春节的别称都有哪些?

正月七年级的别称 春节的别称都有哪些

正月七年级的别称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这里所说的“元”,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正月七年级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七年级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七年级的时间。

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七年级为元旦;

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七年级为元旦;

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七年级为元旦;

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七年级为元旦;

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七年级为元旦。

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职前一天,南京参议院决定改用阳历,并以中华民国纪年。但阴历相沿已久,且有利于安排农事,因此,民间仍偏重阴历。

春节的别称都有哪些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岁首”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七年级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七年级为“春节”。

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七年级,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七年级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

当然了,如果想要更加了解节日的特点和独特性,还是需要看实际情况,而之所以这样说,也是为了更好的让节日的仪式感更加的好。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unchengba.com/minsu/gongyi/xv7ngv.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