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程吧 >

民俗 >风土人情 >

什么是青海汉族民间小调?青海民间小调的起源是什么?

什么是青海汉族民间小调?青海民间小调的起源是什么?

青海民间小调是我国汉族民族歌曲的类型之一,它是指流行民间的一个歌曲小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传承形成的。青海民间小调起源于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抒发情感的一个方式,寄托着人民群众的向往,深厚青海百姓喜爱。大家是不是对这个小调很好奇呢?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简介
  青海汉族民间小调是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民间俗称很多﹐如小曲﹑俚曲﹑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等。

什么是青海汉族民间小调?青海民间小调的起源是什么?

2011年,青海汉族民间小调经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青海省西宁市申报的青海汉族民间小调经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特色
  青海汉族民间小调是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 小调是晚近才通用的一种统称。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因有职业艺人与半职业艺人的传唱,并和曲艺、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善。所以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农村小调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特别是反映农村妇女的爱情、 婚姻生活者居多;城市小调则涉及城镇小 手工业者、商人、乞丐等的生活,以及娱乐嬉戏、自然风光、生活知识、民间故事等。小调表现感情细腻曲折,形式较规整, 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

小调多数属 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的陈述内容。为适应多段词的需要,其曲调则概括、凝炼地表达某种情绪(或柔美、或哀怨、或欢快),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青海眉户的演唱,与秦腔有所不同。在青海演秦腔,全用陕西秦腔的唱腔、音乐、作工,往往请来“秦腔正宗”师傅作指导。而眉户戏则糅进了浓郁的地方风味,特别是吐词造句、念唱道白用的青海方言,吸收了众多的民间小调、平弦音乐等,更加受到青海群众的欢迎。

历史渊源
  小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极其广泛。它不受某个特定的社会阶层和具体劳动环境的制约﹐它所反映的不仅包括农民﹐而且还有城市小手工业者和其他劳动者﹑商人﹑市民乃至江湖艺妓﹑贩夫走卒﹑和尚尼姑﹑流浪行乞者等各种阶层的爱情婚姻﹑离别相思﹑风土人情﹑娱乐游戏﹑自然常识﹑民间故事等﹐几乎无所不包。

小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诗经》中的某些叙事性篇章,已经孕育了这一体裁的某些因素。汉代的相和歌就是用丝竹伴奏的歌唱形式﹐同徒歌谣(清唱一类的歌)有明显不同,相和歌可以说是小调的源头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子夜四时歌》﹑《从军五更转》﹑《月节折杨柳歌》等时序体的乐府民歌﹐从中可以看到后世传播较广的几种传统小调﹐如四季﹑五更﹑十二月的体式结构原则。至隋﹑唐之际,有更多的民歌得到选择﹑提炼﹐而成为说唱﹑歌舞演出的一部分,称为 曲子,它也是小调体裁的早期形式。宋﹑元之后,伴随着中国城镇经济的日益繁荣,小调也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成熟阶段。一方面﹐从广大农村传入城市的许多民歌曲调经艺人演唱﹑加工而变为小调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元代兴起的小令﹑散套﹐在传播过程中﹐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而逐渐同体式严格的南北曲分道扬镳,变为一种通俗易懂﹑流畅优美﹑仍保留着曲牌名称的小曲。

小结:现如今文化交流越来越趋于全球化,很多民族歌曲开始慢慢的和流行歌曲相结合,外国歌曲也在我国广泛传播。但是相比民族歌曲和流行歌曲来看,民族歌曲更具有生命力,经过长时间的流行传播不会像快餐式歌曲一样消失殆尽,它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者。

你可能也喜欢
  汉族的图腾是什么
  汉族男和回族女结婚好么?
  汉族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最全最完整的汉族的风俗习惯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unchengba.com/minsu/fengtu/kvj88e.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