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程吧 >

民俗 >风土人情 >

锡伯族的抹黑节来历 抹黑节有哪些习俗?

锡伯族的抹黑节来历 抹黑节有哪些习俗?

很多人都说新疆的锡伯族很多都是满人后裔,很多人的说话语言,和满族的相似度都是非常相像的。那么锡伯族的抹黑节是如何来自的,抹黑节有哪些习俗,你都知道吗?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锡伯族的抹黑节来历 抹黑节有哪些习俗?

抹黑节这一天,人们起的特别早,把晚间准备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大家你追我赶的上街往脸上抹黑,相互观望,笑声不止,十分有趣。也有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的;有的早上还未来得及起床,就被抹的一脸黑的。见到老年人也不放过,不过要先请安,后跪施礼,再向老人额头上抹一小点黑,被抹上黑是吉祥的象征,可以避免灾难,得到幸福。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抹黑”已渐渐被废除,“抹黑节”变成男女青年的一种娱乐性活动。

新疆抹黑节的来历传说及习俗
  抹黑节

据传说,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以确保小麦的丰收,保佑百姓平安。所以这一天,人们起的特别早,把晚间准备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大家你追我赶的上街往脸上抹黑,相互观望,笑声不止,十分有趣。也有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的;有的早上还未来得及起床,就被抹的一脸黑的。见到老年人也不放过,不过要先请安,后跪施礼,再向老人额头上抹一小点黑,被抹上黑是吉祥的象征,可以避免灾难,得到幸福。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抹黑”已渐渐被废除,“抹黑节”变成男女青年的一种娱乐性活动。

抹黑节的传说
  居住在新疆伊犁、辽宁沈阳、吉林扶余等地的锡伯族人中,流传着正月十六日抹黑节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太。这老两口淳朴勤快,心地善良,膝下无儿无女,住在河边。春天打鱼,冬天狩猎,藉以为生。

有一天,吃过早饭,老头子正坐在炕沿上抽烟,突然“唆”地从南窗飞进两只燕子,叽叽喳喳吵个不停。老头子听了一会儿,好像是两个小家伙是为争夺筑巢的栋梁而吵,就站起来,走到它俩面前“劝架”道:“小东西,吵什么呀!你在东边,它在西边不就完了吗?嗯?”

可是,两个小家伙根本不听劝告,越发打得难解难分。老头子正想上前去拉开,突然,一只燕子“呀”地一声掉到炕上,喘着气,不断呻吟,另一只却以胜利者的姿态扬长飞去。老头子捧起受伤的燕子一看,不好!右腿被打断了。他赶忙叫来老婆子,两口子小心翼翼地把断腿放平,从炕席上取下两片苇叶夹住,然后用线绑结实,涂点药就放开了。小家伙也怪灵的,在老两口头上盘旋3次,叽叽喳喳说了些感激不尽的话,飞走了。

过了不久,有一天老婆子正在纳鞋底,受伤的燕子突然飞进了屋,落在老太婆的手上。从嘴里吐出一粒籽种,朝着老太婆点点头,叽喳了几句,又飞走了。老太婆等老头子回来就把籽种给他看。“呀!这粒籽种又圆又大,饱鼓鼓、金灿灿的像一颗金子,叫人看着眼馋。第二天,老两口商定后就把这粒籽种埋在房前。不几天,嫩芽破土而出,老两口细心管理,小苗越长越高,墨绿粗壮。

抹黑节的习俗正月十六这天,人们清晨早早起来,早上要吃”托火勒布达“,年轻人就成群结队,手里拿着准备好的浸了清油、沾上锅底烟的”库肚苦“(布或毡片),挨家挨户走,只要一遇上人,不分男女,捉住就往脸上抹。那些还没起床的人,也会被人掀开了被子,抹个一团漆黑。

锡伯族普遍尊敬老人。这一天如果遇见老人,必须先请安后单腿下跪,在得到老人的允许后才能半跪着象征性地给老人抹一点点黑,或者由老人自己抹,表示尊敬。

按风俗,谁在这一天里不往脸上抹黑,这一年他就会不吉利。据民间的传说,抹黑节的用意是请求五谷之神免除庄稼的黑穗病,保证大丰收。锡伯族人民把这一活动作为象征五谷丰收的节日沿革了下来。

小结:在锡伯族人看来抹黑节并不是一个特别不吉利,特别不好的日子。抹黑节能够代表吉祥,在抹黑节的时候被抹黑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当然也要注意小孩子是不能直接的使用抹黑大人。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unchengba.com/minsu/fengtu/0r263x.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