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程吧 >

国学 >国学资讯 >

中国戏曲大全之华县皮影戏

中国戏曲大全之华县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是用兽皮或者纸卡剪成人形,通过灯光的倒影形成的图像进行表演。它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华县皮影戏是皮影戏的一个重要分支,最初起源于清代初叶。大家是不是对这个戏曲剧种很感兴趣呢?现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简介
  华县皮影戏因其主要流传于关中东府渭南二华、大荔一带,所以也称其为东路碗碗腔。是在灯光的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着一层亮布来演戏。“一张牛皮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享有“中华一绝”的美称。

中国戏曲大全之华县皮影戏

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华县碗碗腔皮影戏(曾名时腔),形成于清代初叶。其主要流传于关中东府渭南二华、大荔一带,所以也称其为东路碗碗腔。该剧种唱腔板式齐备,伴奏乐器很有特性,细腻幽雅、婉转缠绵,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皮影造型优美,人物个性特征明显、选料考究、制作精细。清乾隆、嘉庆年间,戏剧家李芳桂等文人、举子,为碗碗腔皮影着有《十大本》等许多传统剧目,至今流传,并被其他剧种移植、改编搬上舞台,久演不衰,为陕西的戏曲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皮影班、社多由五六人组成,行动方便,不择场地,长年可活动于民间的村镇、宅院,在广阔的农村扎下牢固的根基。

溯源
  华县,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南靠秦岭,北依渭河,距离陕西省的省会西安只有90公里,境内陇海铁路,西潼高速公路,310国道横贯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古时候,华县称为华州,是黄河流域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7000年前,华县就有人类生活的印迹,现在境内的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古遗址,都彰显着中华先民繁衍生息,创建文明的轨迹。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华县一直是京畿重地,礼仪之邦。涌现了以唐代着名军事家、政治家郭子仪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物,是历朝历代的“人文鼎盛之区”。为皮影艺术的发生、发展与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皮影戏始于秦汉,当时主要是为帝王宫廷服务,唐朝以后就流传到民间,开始成为人民的艺术。着名民间老艺人番京乐这样说道:华县皮影未能躲过这场浩劫,仅仅留有光明、光艺、光庆、光华四个班社靠演“样板戏”生存。改革开放以后,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先后恢复成立皮影班社13家,有皮影艺人60多人。华县的皮影班社,一般都能熟练演出150多出剧目,除了众多丰富的历史传统剧之外,还有现代戏和自编的新节目,演出经久不衰。在许多戏文中,充满华县巷言俚语,通俗生动。

一说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明清为鼎盛时期。原为宫廷戏,唐以后流传于民间,十三世纪右传入西方,至今仍在中国保留着它的原始风貌,甚称“国宝”、“中华一绝”。皮影俗称“灯影子”,在灯光的照射下,以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有“电影之父”之美称。

陕西民间有一个传说,似乎说明了皮影的来历。据说西汉时一文帝刘恒的幼儿由一位宫女照看。一天太子哭闹不止,聪明的宫女、便用梧桐树叶剪成人形,借着纱窗的阳光,一面用手舞动梧桐叶子,一面口哼小曲,太子马上转哭为笑。

皮影的原型是用纸剪的,后来才改成用皮刻制。据宋朝《梦粱录》等书记载:“京师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影,以彩色装饰,不致损坏”。皮影在汉代已经出现,到了宋代已相当流行,京师常见“设帐张灯”上演“影人戏”。到了元代,蒙古军队中有皮影班子随军,一直传到中亚国家。

华县位于中国陕西关中东部,距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古长安)相距80多公里;距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博物馆相距40多公里;距世界名山西岳华山20多公里,因地处华山脚下而得名。研究证实,中国所有的戏曲种类,均起源于陕西秦腔,秦腔最初起源于皮影,而皮影又起源于华县。因而可以说,华县皮影就是中国一切戏曲艺术的总源头。中国皮影的国际正式名称叫"华剧",即华县皮影戏曲之意。

华县皮影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品种,同时也是被国内外皮影界公认的所有中国地方皮影乃至世界皮影艺术种类之集大成者。因其最古老、最精粹、最成熟、最完美、最经典和最有资格代表中外皮影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父"。所以专家们认为,华县皮影在国内外皮影史的地位,近似于秦始皇兵马俑在中外考古史的地位。

魅力
  怀抱月琴,手挑皮影,在幕后的灯影里,用柔情的碗碗腔将人生的沧桑细细吟唱;吃碗面,抽口旱烟,在透亮的白幕上,用跳动的精灵将古朴的梦想释放的得五彩缤纷。从四千年前到21世纪的今天,华县皮影,借光显影,穿越人生,穿越古今,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堪称是一颗秀美的珍珠,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魅力。

华县皮影有四绝:一是皮影雕刻作品造诣高。华县皮影一般由牛皮刻成,皮质优,雕工精细,造型逼真,含义深刻,个个堪称艺术精品;二是演唱功力极深。选用碗碗腔,生旦净丑各种角色,全由一人包唱,非绝等深厚之演唱功底者所不能为;三是表演者功力精湛。一个剧团一般仅有5人,除演唱和对白之外,还有挑线、二弦、板胡、月琴、碗、锣、鼔、钗、梆、琐呐、号等20多件乐器,每个人都要充当4个以上的角色,因此可以说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特别是挑线手,外地皮影至少得2人以上,华县皮影则一人独挑,一人操作数十个乃至上百个皮影造型,临乱不惊,游刃有余,堪称一绝;四是华县皮影博大精深,综合艺术水平炉火纯青,堪称为戏曲艺术之绝唱。

传承
  中国有秦晋影系、栾州影系等七大皮影流派,而其中,堪称皮影“活化石”的是陕西华县皮影。

今年95岁高龄的当代学术大师、中科院院士季羡林先生在病榻上也专门为华县皮影题字。皮影的发展,在中国戏曲史上有重要意义。在众多的史籍和资料中都有这样的事实记录:世界影戏源于中国,中国影戏源于陕西,而陕西的影戏则源于华州。华县皮影,在世界上享有“电影开山之祖的美誉”。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unchengba.com/guoxue/zixun/gx92jy.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