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程吧 >

国学 >国学资讯 >

齐鲁文化渊源,齐鲁文化的形成融合

齐鲁文化渊源,齐鲁文化的形成融合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山东是中国的一个大省,在经济和人口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山东就形成了着名的齐鲁文化。齐鲁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在现在也经常被大家所学习。齐鲁文化是怎样形成和融合的大家知道吗?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齐鲁文化渊源。

齐鲁文化渊源,齐鲁文化的形成融合

  1982年夏,考古工作者在沂河、沭河流域发现了若干组细石器埋藏点,并命名为“沂沭细石器文化”,据考古研究,可能就是北辛文化的源头。这一关键环节的发现,使沂沭的旧石 器文化与北辛文化之间找到了联结点,并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谱系连接起来,组成了鲁南地区的中国史前文化的完整序列。而这一山东的史前文化,就是山东的土着居民东夷人创造的,土生土长的东夷文化。其中大汶口文化是以泰安的大汶口遗址命名的,分布范围广泛,距今约6000年;龙山文化首先发现于章丘龙山镇,分布范围与大汶口文化大体一致,距今约3900~4400年前。这两种文化(大汶口、龙山)的发展时期被认为是东夷文化的鼎盛时期。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封于齐,以治理夷人;周公被封于鲁,以拱卫周室。分封齐、鲁,标志着东夷文化向齐文化演变,宗周文化则在鲁国完整地保存下来。

姜太公到了封地以后,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因其俗,简其礼”促成了东夷文化向齐文化的转变。与之相反,周公之子伯禽到鲁地后,变其俗,革其礼,推行重农抑商的周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使齐国和鲁国的人文经济趋于不同的发展方向:齐国的社会风尚带有明显的工商业氛围,崇功利,轻伦理,文化风气开放,注重实用;鲁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农业社会的文化特征,文化风气保守,因循周礼,不思变通。

战国时期,以稷下黄老道家、孟子二度游学于齐为契机,齐文化与鲁文化开始融合。孟子在齐国居住时间长达十几年,他的学术思想受到了稷下道家的熏陶。荀子在齐、鲁文化合流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荀子兼顾齐学,因而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儒学思想,同时又通过学术交流,把他的儒学思想在齐国文士阶层传播开来。在诸如此类的背景下,齐文化和鲁文化走向融合,共同构筑了山东人的齐鲁文化。

小结:在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思想,齐鲁文化就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儒家思想受到了统治者的维护,齐鲁文化也就不断地向前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齐鲁文化有哪些?齐鲁文化包括哪些地方
  齐鲁文化特色有哪些?
  齐鲁文化的典型代表指什么?
  齐鲁文化遗产有哪些?

标签: 齐鲁 渊源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unchengba.com/guoxue/zixun/73drgn.html
专题